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风:期待地方实行三公经费公布问责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7日08:38  现代快报

  现代快报社评 西风

  截至7月26日7时,已有84个中央部门公布了“三公经费”,占到了八成多。

  因动车事故卷入民意漩涡的铁道部,也在事故发生当天公布了“三公经费”。碰着了大事故是意外,但是,利用周六这个“恰当”时间公布大概是有意为之。

  法制晚报记者统计了已经公布“三公经费”部门的公布时间,发现在周五公布的单位数量最多,占了三分之一多,另外还有数家是在周六或周日公布。苦心选择周末扎堆公布,避免引起过多的注意,是公布单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动机。

  公布“三公经费”,本来是一项取信于民、建立公信的好事情,而且从政绩效果来说也有利无害,为何这么多部门却犹抱琵琶半遮面呢?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丕认为,大多单位公布三公经费是在压力和要求下的举动,而非自愿。就在政府公布三公经费的出发点上,到底是为了应对上边政策的一种策略,还是真正对人民负责,真心实意地接受人民的监督制约。(据人民网记者7月26日报道)

  专家的分析一针见血。

  如果出于应付上面的要求,被动公开,那么,公布的“三公经费”就会出现三公数据笼而统之、人均消费语焉不详、三公细目模糊不清、“自说自话”无法甄别的窘况。这种尴尬在于这些部门的三公消费一定存在不规范、含猫腻的地方。自然,他们不愿意晒得太透亮。

  如果出于对人民负责,让社会监督的态度,那么,公布的“三公经费”就会真实可信,不可能存在选择性公开,不可能拿不出明细账,不可能在数据里掺水分、做手脚,也不会“偷偷摸摸”地在晚上或周末上网,而是“大大方方”地大白于天下。

  不过,从已经公布的84个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出台的情况看,虽然有不少部门做到了坦然和淡定,但毋庸讳言,怕见光的、忐忑不安的、秀形式的、藏着掖着的不在少数。他们未能完全实现民众的期望,使本应由人民监督、向人民汇报的阳光财政, 留下不小的遗憾。

  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沮丧。从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的公布由少而多、由慢而快、由浅而深、由粗而细,我们能够看得见,将三公纳入真正的监督体系,真正实现人民的监督目的,不会太久远。因为,这一次的公布已经形成一个良好开端。

  当然,公布“三公经费”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百姓监督,不要为了完成上边交待的任务而公布,应让这种作法进入监督渠道,实现常态化和程序化,最终把百姓满意作为根本出发点。” 吴丕教授这样建议。

  所谓监督渠道,即建立问责制,对未及时公布和数据弄虚作假的单位相关责任人要坚决问责,树立公信力和威慑力。而且,不仅是上对下的问责,百姓如对“三公数据”有疑问,可申请相关监察或监督机关启动监察机制,及时监察问责相关部门并向百姓解释和说明。

  我们设想,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所涉及的情况相对比较特殊,部门人员众多,历史成因复杂,需要有一个相对较长的适应期和磨合期,一时半会实现“三公经费”公布的问责制有难度。但是,随着北京市作为地方政府率先公布了“三公经费”支出,下一步,地方政府部门的“三公消费”公布将接踵而至。不管是否会延续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布的种种被动,地方政府部门在“三公经费”公布问题上,实现人民监督、接受人民问责的条件要方便得多。那么,我们能不能拿一些阳奉阴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或无动于衷的地方部门开开刀呢?

  如果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属于一种开创,在制度设计上难免显得仓促,那么,地方部门的三公公开,则有充分的时间和经验考虑监督问责体系建设。这需要地方主政者的政治智慧和贯彻中央精神的自觉。

  只有这样,地方政府部门“三公经费”才会彻底晒在民众眼皮子底下。而真正实现人民对公共财政使用的监督,才是三公经费公开的最终目的。

  到那时,我们才不至于为一个地方某会的女会长内裤报销丑闻而拍案而起,为一个地方某部门的天价烟、万元餐而怒发冲冠。本来,他们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来自我们纳税人。不让他们肆无忌惮地浪费,是我们每个民众的权利。把“三公经费”公开的监督权拿回来,落实好,天经地义。

  公布“三公经费”是巨大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离不开民意的推动。“三公经费”公开的进一步完善,依然需要上下一心,以民为本。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4)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