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刘洪波 刘林德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一百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何其短暂,但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
历经坎坷,辛亥先贤梦想中的民族独立已经实现,中国从“东亚病夫”变成世界大国,民族复兴道路已经开启,富强、民主、文明已写在国家旗帜之上,人民共和已是不断推进的实践。今天,中国走在现代化建设的大道上,走在建设法治、公正、和谐、幸福社会的大道上。中华民族辛亥以来的百年探索,新中国建立以来的60多年奋斗,使国家从救亡图存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进而为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空间。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打响革命第一枪,如一道火光照亮长夜,整个中国激昂沸腾起来,清王朝很快土崩瓦解。以武昌首义为端绪,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并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阀门。
任何波澜壮阔的时代剧变,都有着无以数计的细节。有时,细节让人感到历史处处有偶然。然而,历史不容假设,这不只是指我们无法穿越历史去改变细节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历史发生的时代运势,这就是必然性。
武昌首义对于辛亥革命的关键意义,一向为当时的革命家和后世的研究者所承认。这是武汉在中国历史中最为举足轻重的作为,是数千年武汉城市史上最为壮丽绚烂的篇章。历史选择了武汉,武汉创造了历史。
武汉当时作为全国重镇,区域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深深楔入国家历史进程。1861年汉口被迫开埠,标志武汉近代化的发端。1889年起张之洞督鄂兴汉,迎来了武汉早期现代化的高峰。至辛亥之际,新实业、新交通、新教育、新报刊、新风气、新思潮、新市民,风云激荡,武汉为历史壮剧准备了绝好舞台。
武昌首义显示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担当。辛亥前夕的中国,列强步步紧逼,满清政府颟顸无能,国家内交外困,现代化进程面临滞缓甚至中断的危险。武昌首义之前,全国各地多次起义和暴动均被绞杀。武汉在这重大历史关头挺身而出,首义枪响,天下景从。
首义先贤是我们这座城市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首义先贤怀抱理想,勇立潮头,热血奔涌,视死如归,担当时代责任,决不退缩回旋。遥想当年,首义先贤得风气之先,应时代之变,敢为人先,英俊奋发,刚毅勇烈,可歌可泣。首义先贤的壮举,使我们感受“唯楚有才”的真切,使我们听到“亡秦必楚”的回响。
首义精神滋养了我们这座城市,激励了这座城市的人民。首义是武汉的一项历史荣光,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更是武汉与时俱新的品格。百年以来,武汉屡屡在民族危亡、社会变革、国家富强的历程中体现担当之力。武汉是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发源城市之一,是北伐革命的关键城市之一,抗战中武汉会战粉碎了侵略者迅速吞并中国的妄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武汉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首创了“天堑变通途”的奇迹。改革开放之后,武汉率先打开城门,拉开了全国商品经济的序幕。城市对历史使命的担当,市民对时代责任的回应,始终贯穿自辛亥以来的百年历史,革命英烈、工人先锋、知识精英、企业英雄、市民模范代代涌现。辛亥首义之城,也是诸多领域的首创之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武昌首义标记了武汉在历史中的位置,是武汉永远的骄傲,是武汉永远的历史财富。敢立潮头、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已内化为武汉不可磨灭的城市精神。
今天,武汉正积极进行“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积极进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实现跨越式发展,担当中部崛起支点城市。我们以崇高的敬意纪念辛亥革命、缅怀首义先贤,对武汉的未来抱着更热切的希望和更深远的期待。对千万武汉人民来说,首义精神的当代实践,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顺应历史趋势,主动把握历史方向,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充分激发创新精神,励精图治、坚韧不拔、奋发有为,复兴大武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壮怀激烈,光大城市梦想,建设开放、现代、文明、幸福的武汉,我们必将为社会进步和百年未来再谱辉煌的乐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