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海建:卡扎菲之死为奥巴马竞选加分?

  赵海建,媒体人士

  对于被经济危机折磨太久的西方来说,卡扎菲的死亡成了一个急需的好消息。当卡扎菲血肉模糊的照片在媒体上大量流行的时候,参与行动的北约国家找到了久违的自豪感。英国《每日邮报》宣称,如果没有北约的空中支持,卡扎菲的军队肯定会碾碎利比亚的“起义”。

  法国国防部长热拉尔·隆盖21日就说,北约军事行动取得胜利应归功于法国。法国率先倡议对卡扎菲政权发起空袭,并率先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唯一合法代表。而美国总统奥巴马20日在白宫玫瑰园发表演讲,也高调宣称卡扎菲之死意味着铁腕统治“必然终结”。

  奥巴马的高调与美国在利战事中的低调形成鲜明对比。50多年来,西方国家习惯于让美国打头阵。但在3月31日,美国向北约组织移交行动指挥权,让英法等国在军事打击上扮演前台角色。但随着战事接近尾声,美国变得越来越高调。本月18日,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突然出现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给利比亚当局捎去4000万美元的援助。不久,人们看到了卡扎菲血肉模糊的照片。

  这样的结果意味着,在北约空袭持续7个月后,奥巴马得以向国内选民宣告,政府以小代价实现了大目标。奥巴马的这种战略就是所谓的“奥巴马主义”。它的好处是,使美国避免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那样付出巨大代价后迟迟不能脱身;发起行动后退居二线,同样有助于安抚选民、拉拢盟友和争取国际支持。但在美国国内,无论主张动用地面部队的鹰派,还是呼吁撤军的鸽派,或者担心陷入泥潭的军事专家,对奥巴马政府这种“幕后领导”起初鲜有喝彩声。但奥巴马无疑是成功的,此次行动美国总共仅花费了区区20亿美元,且没有一个美国士兵伤亡。

  “奥巴马主义”同样应用于反恐。5月2日,美军特种兵在巴基斯坦打死“基地”组织头号人物本·拉丹;9月30日,美国无人机在也门打死“基地”宣传专家安瓦尔·奥拉基等重要人物。两次突袭同样依靠空中力量、不打地面战。奥巴马似乎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他在本月21日宣布,美军定于今年年底前撤出在伊拉克的“全部”驻军;而早在6月22日,他就已经宣布将在年底前从阿富汗撤离1万名美军士兵,并在明年夏季结束前总共撤离3.3万人。

  明年是美国大选之年,奥巴马希望“奥巴马主义”给自己竞选连任加分。卡扎菲之死能以最小的代价重振美国选民的信心,巩固奥巴马在选民心目中“能让我们更安全”的形象。就这一事件来说,奥巴马无疑是成功的。但由于在重振经济和增加就业方面乏善可陈,奥巴马依然前途未卜。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4)

> 相关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