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战胜网络谣言须四度发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9日10:09  人民网 微博

  阴暗环境滋生出的网络谣言,经不起真相的照射。但是,某些时候,真相公布后,谣言还在继续以讹传讹,真相成了“孤家寡人”,甚至真相与谣言鱼龙混杂,进一步混淆着网民视听。这些现象说明,网络谣言与真相较量的不只是速度,铲除网络谣言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公布真相的层面上。笔者以为,战胜网络谣言,须在速度、广度、深度、力度下功夫。“四度”发力,方可让谣言乏力。

  战胜谣言,速度第一。但与谣言的传播速度相比,“第一时间”还是显得严重滞后。“提速”真相, 让一夜成名的造谣者一时毁名,迫在眉睫。真相“提速”就要行打通网上与网下的节点,网上网下畅通无阻。否则,网上谣言传千里,真相“还在家里穿鞋”。当然,真相“提速”关键还取决于网下查处的快速。只要主管部门出台相关规定,整合行政力量,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这些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从真相传播的媒介来说,真相传播是有广度的。真相传播的广度,决定着真相的覆盖面。广覆盖,才能让谣言无藏身之处。如何拓展广度呢?笔者建议,在媒体、公众和政府(或企业等权威信息发布方)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实现无缝对接,为真相开辟绿色通道,提高辟谣的返回能力。在网站、微博、论坛、QQ等显著位置,长期设置谣言“曝光台”,及时公布事件真相、谣言查处情况等信息。

  战胜网络谣言,真相仅有广度还不够,还必须有自身的深度。广而不深,难以扎根。广而不深的真相走上网络,不仅打不垮谣言,而且还有“损了夫人又折兵”的危险。真相之矛,一定要坚硬、锋利、准确,即具有权威性、针对性、回击性。这就是真相的深度。

  把握不住辟谣的要领,真相的针对性不强,是常见的辟谣毛病。公布事实真相,不能停留在“不是”、“不会”等简单否定的层面上。公布真相虽然不必与谣言针锋对麦芒,但哪些信息需要发布,需要根据谣言的传播情况,准确进行舆情研判。回答好网民最关心的问题,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是最基本的要求。切不可避重就轻“躲猫猫”,闭门造车“乱弹琴”。对于谣言与真相之间容易混淆的地方,不可轻视,必须据理力争,给谣言不留丝毫再生空间。

  战胜网络谣言,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网络谣言,像“社会毒品”一样损害着网民健康和公众利益。打击网络谣言必须敢治、狠治、大治、快治,不拖不缓不等,在第一时间出重拳、下猛药整治,做到快查快处。在我国,整治网络环境是有法律依据的。对网上什么样的信息要治理做了明确规定,重在动真格严落实。当然,除了现有的法律外,我们还应针对互联网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补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应的监管制度,扎起更厚实的网络“篱笆”。

  此外,对于网络谣言,不能只停留在揭破上,还须棒打“落水狗”。比如,对于网络造谣者可进行分级管理,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造谣者要依法予以处罚。同时,还可将网络诚信与银行贷款等信誉等级挂钩,使网络行为和现实行为融为一体,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约束。大幅提高网上造谣者的违法违规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网络谣言的土壤。刘紫荣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更多关于 网络谣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