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随着毛泽东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见行动”活动,许多人发自内心崇拜雷锋,以雷锋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行动,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活雷锋。那时,雷锋精神显然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价值坐标,深深铭刻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影响了几代人的言行。可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雷锋精神渐渐变得陌生了,在“讲崇高太虚,讲责任太累”思想影响下,不少人开始怀疑雷锋精神,甚至有人把雷锋精神等同了“傻子精神”。可近些年来,随着“小悦悦事件”等不断出现,人们又开始想起甚至怀念久违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力起伏过程,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究竟什么是雷锋精神?为什么要弘扬雷锋精神?怎样把雷锋精神落实到实处?
对于雷锋精神虽然不同人有不同理解,但它的内涵依然是清晰可见的。周恩来为学习雷锋的题词高度概括了雷锋精神的本质,那就是“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精神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但它却具有永恒的价值,这种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首先,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价值理念。雷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尽管社会主义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道德准则与道德内涵,但集体主义与为人民服务精神却是其不变的道德本质。
其次,它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中国是一个十分注重德行与养德的国家,早在《大学》中先哲们就提出了“明明德、亲民、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太下”的“大学之道”“三纲领”与“八条目”。雷锋正是在对党与社会主义祖国无限热爱与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诚意正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浩然之气,虽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和可歌可泣的壮烈行动,但却以平凡人生、平凡行为,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兑现了孟子“人皆可成尧舜”的诺言。很难想像,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个象雷锋那样影响持久的“平凡”伟人。
再次,它反映了全球进步道德因素。有一段时间人们为美国西点军校悬挂雷锋照片进行了热议,近些年来又有人通过实访证实美国西点军校并没有开展过人们想象中的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但西点军校在学员学汉语教室里的确曾悬挂过雷锋照片)。不管西点军校有没有开展过学雷锋活动,但近些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人民越来越重视帮助他人、关心他人这一现象却是事实。且不说比尔·盖茨把全部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巴菲特为挽救美国金融危机主动提出要为富人增税,即便西方发达国家的一般国民每年也都要主动去做义工。不少西方人到了中国仍然在继续他们这一有意义的活动。当然,西方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有他们价值观作支撑,他们往往把这项工作与宗教中的灵魂救赎或帮助他人最终是想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得到别人帮助的想法联系在一起,跟雷锋无私奉献与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相比还相差甚远(当有些西方人听到雷锋事迹后,不由得发自内心的敬佩)。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类越来越需要互相关怀、彼此支撑。
宣传雷锋精神,不仅仅因为它是一座永久的丰碑,更因为它是从平凡中显示的不平凡精神而表现出的广泛大众教育意义;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也不仅仅是因为目前我国存在精神缺失、道德滑坡而急需这种精神,更出于惩恶扬善、培育优秀民族精神、营造良好道德氛围的目的。一个民族只有自觉树立善恶分明的道德观念,让好人有善终,坏人尝恶果,树立正气,弘扬正义,才算有了真正道德自觉与整体道德水准的提升。许多人久久不愿忘记雷锋的名字,也正是出于对雷锋这样一个好人的怀念。因为好人值得怀念,好人不图物质奖励,好人不图高官厚禄,怀念也正是对好人最大的褒奖。雷锋精神对当前我国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大众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如果仅仅把雷锋精神的宣传与教育当成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因注入更多功利色彩而磨灭它应有的神圣光环。我们不应该在需要雷锋精神时才强化它的宣传与教育,不需要雷锋精神时就淡化它的意义,虽然每年3月5日被定为雷锋纪念日,但相比全年,这一天只是365分之一,可“一个人做‘一天’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因此,将雷锋精神常态化是既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迫切需要。
正如黑格尔所言,“任何一种哲学都想超越它当时的世界,正好象认为单独的个体能够跳出他自己的时代一样是愚蠢的”。哲学是如此,一种精神也是如此。尽管雷锋精神有着永恒的意义,但它像许多其它精神一样同样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雷锋生活的年代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那时阶级斗争渐渐成为时代主题。作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一名普通士兵,雷锋在他的日记所写的“对同志要像春天一样的温暖,对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敌人要像严冬一样的冷酷无情”是十分可以理解的,将“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当成雷锋精神的首要特征也是十分贴切的。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向了和平与发展,我国的中心工作也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这时若过分强调雷锋精神的阶级立场与政治性质显然有点不合时宜(当然,这一问题也十分重要)。因此,当前宣传与弘扬雷锋精神首要工作就必须挖掘出它的时代内涵。
我个人认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一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精神;二是心中充满正气、爱憎分明的正义精神;三是是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四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钉子”式的创新精神;五是做平凡事、做平凡人“螺丝钉”式的持久精神;六是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需要精神,也需要物质,更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仅仅因为我们现实社会精神缺失,就将物质驱动力完全转换为精神驱动力,那么,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精神空虚不是社会主义,物质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另外,雷锋精神十分伟大,但如果仅仅立足于此,那同样会淡化雷锋精神的意义。雷锋本就是一个平凡人,他的精神更应该以平凡的方式感染和激发更多的平凡大众。如果将雷锋精神请入圣坛(雷锋当然有这个资格),那普通大众变会因望而生畏而远离这种精神,更别说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有理论与价值层面上的制高点,但它更需要有一颗平常心、大众心。只有这样,它才能在普通大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呼唤更多雷锋式的人物出现,但短时间内想出现“十三亿人民尽舜尧”的局面是不可能的。所以,雷锋精神的宣传与教育可以分层开展,分批进行,对于那些品德高尚、身居要职的人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而对于一般大众则应该以“好人”标准要求。
“古人虽乘黄鹤去,此地非余黄鹤楼”。雷锋虽然已经远去,但他的精神却会永存。这不仅仅因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深刻记忆,更因为不同时代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人物。相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人们不仅会不断强化对雷锋精神的记忆,更可感知更多、更鲜活的雷锋式人物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