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殷国安:是否隐瞒亲人死讯不应有标准答案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1日10:49  北京青年报

  8日17时15分,18岁的高三考生刘庆走出考场,在外等她的母亲付春利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终于挨到这一天了,我也能给她爸爸一个交代了。”

  所谓母亲付春利心里的“石头”,其实就是自己的丈夫、女儿的父亲刘海信的死讯:4月1日,正在驾驶521路公交车的他突发脑溢血,但他还是将车稳稳停在路边,让乘客全部下车,随后就倒在了驾驶座上……为了不影响女儿的高考,妻子把丈夫的死讯瞒住女儿整整两个月了。

  为了孩子的高考瞒住亲人的死讯,这样的事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同样,对这样的事情,每年也都会引出两种不同意见的争论。反对者说,“父亲只有一个,高考可以重来。不能把高考看得比亲情还重要。”而支持者也说,父亲已经走了,这是无可改变的事实,而高考对中国的学生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十几年的学习成果都由高考的一张考卷决定,并且影响未来,甚至终身。”

  和付春利隐瞒丈夫的死讯差不多,这几天还有母亲带着参加高考的女儿过马路时被撞飞的新闻,也引发了女儿该不该继续参加高考的大讨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要把责任推给孩子。目前,高考一年一次,来年再考的成本不仅是时间上的,可能还有政策方面的,甚至还有就业形势的变化。这种不可预期性“都是这名女孩做选择时面临的挑战”。熊丙奇的这些话同样适用于刘庆。

  何况,家人在作出决策时,还应该考虑到死者的愿望。刘海信年轻的时候学习挺好,可是家里太穷了,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西安打工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两个女儿考上大学。如果女儿因为自己的死讯而放弃高考,他的在天之灵也不会安心的。

  这样看来,亲人的死讯是瞒还是不瞒,亲人受伤后高考是去还是不去,这不应该存在标准答案。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有道理,就看你如何选择。那么,旁人当然可以说三道四,但都是自己的看法,具体如何决策,却是当事人的权利。就是说,亲属无论如何决定,我们都只能尊重,而不必继续喋喋不休,干涉人家的“内政”。殷国安(江苏 市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更多关于 高考 亲人死讯 标准答案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