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蓟门决策实录: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系列论坛2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4日17:58  新浪公益

  (论坛学者看法不代表新浪观点)

  主题:印度的现代化转型

  主持人:何兵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主讲嘉宾:王红生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点评嘉宾:

  陈峰君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郭家宏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比诺德辛格(中文名高兴)  北京外国语大学印度学者

  昝涛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主要观点:

  王红生:印度人不相信放弃民主印度会发展更快 

  陈峰君:腐败问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印度跟中国差不多

  高兴:印度人理解的现代化不是大工业化

  郭家宏:印度与中国相比是龙象之较 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昝涛:印度多元化宗教信仰与民族精神气质保证其稳定秩序

  由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南方都市报、新浪新闻中心主办的蓟门决策论坛——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系列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开讲,本期主题是印度的现代化转型,主讲嘉宾是主讲嘉宾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王红生。以下为论坛实录:

  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欢迎大家光临蓟门决策论坛第9期“印度的现代化转型”,这是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系列,今天是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系列第二期。    

  今天做报告的主讲人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红生老师,点评嘉宾分别是:第一位是陈峰君,第二位是郭家宏教授。第三位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印度学者比诺德辛格,中文名叫高兴。第四位是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昝涛,大家欢迎!    

  印度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历史上也出现了如孔雀王朝,莫卧儿帝国等强大时期。但随着葡萄牙和荷兰人踏上这片土地,开启了近代的殖民时代,最终沦为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但1857年的民族大起义导致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大党主要人物甘地提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但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分歧也日逾严重,最终导致印巴分治。

  独立后的印度共和国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带来的后遗症。尼赫鲁执政时代,印度倾向于搞社会主义,并仿照苏联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但在外交方面独立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集团之外,而选择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但是,1962年暴发的中印边境战争否定了尼赫鲁的外交目标,并对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长远的不利影响。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执政时期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进行了三星期的战斗。

  此后是甘地夫人的长期执政时代,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大获全胜,但也付出了倒向苏联的政治代价。1974年印度进行第一次核试验。1984年因其对锡克教的强硬态度甘地夫人遇刺身亡。甘地夫人之子拉吉夫-甘地在母亲死后继任印度总理,他于1991年被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暗杀。1998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党执政时期,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于1998年5月连续进行5次核试验成为公开的核大国。21世纪初的印度,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按平均购买力的评价,被广泛认为是潜在超级大国之一)。2007年7月19日的总统选举,普拉蒂巴-帕蒂尔获胜,成为印度共和国的首位女总统。

  印度的现代化是一种外生型的现代化,是在国际环境影响下,受外部冲击而引起内部思想和政治的变革,从而推动经济变革的道路。

  美国学者认为,发展经济的先决条件是必须首先摧毁陈旧的宗教观念、文化模式和社会结构,印度经济问题只有靠直接向有产种姓和有产阶级发动进攻才能得到解决。按我们一贯思路,这就是美国的“阴谋”。    

  经济——前殖民时期(2800BC—1800)在印度和流域开始了农耕时代。1872年的统计调查显示,印度99.3%的人口居于乡村;乡村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与外界隔离并且自给自足。农作物为纺织、食物加工和工艺品提供原料。宗教力量(尤其是印度教)及种姓制度及大家族的制度,对印度的经济活动产生具大影响。种姓制度有如中世纪欧洲的行会,确保了分工,促进技术的传承。 

  殖民统治改变了税制,由收入税改为财产税,使农民陷入苦况;而通过契约,殖民者的财产权受到保障。同时,殖民政府亦提倡自由贸易、制定统一货币、固定汇率、统一度量衡、资本市场、建设铁路及电报设施、政治中立的公务员队伍、普通法法制等。不过,在殖民时代末,印度是当时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工业停滞,农业发展未能支持急速的人口增长。据剑桥大学历史学家推算,印度占全球收入比重由1700年约22.6%,下降至1952年只有3.8%。

  独立后的印度经济政策倾向保守主义,强调工业化、国家干预劳工和金融市场、庞大的公营机构、监管商业活动、中央规划等。1947至1980年期间,相对其他亚洲国家,尤其是亚洲四小龙,印度经济增长缓慢,更被讽刺为“印度式经济增长率”(Hindu rate of growth)

  1980年代后期,拉吉夫-甘地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导致政府财政赤字高企。随着苏联解体,加上波斯湾战争使油价飙升,导致印度贸易失衡,政府濒临破产边缘,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以接受改革经济制度为代价,获得了总额达18亿美元的紧急贷款。资金注入后,总理纳拉辛哈-拉奥于1991年正式展开经济自由化改革,自此奠下了印度经济自由化的大方向,而此方针亦未受政党轮替所影响。1990年代,除了为数不多的低迷时期,印度经济发展迅速。人均预期寿命,识字率和食品安全等也随之进步。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去年印度GDP增长率出现了下降,制造业出现了暴跌,通胀和腐败以不可控制之势蔓延。农业、能源、基础设施和治理方面的也呈颓势。美国社会批评家霍华德-昆斯勒说: "步履蹒跚、麻烦缠身的全球降级将让印度生机勃发的技术和制造部门大量失血。"究其原因,是真实收入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生活水平的真实提高。如果印度想要解决基本问题,那么政府就应该拿出决心、诚意和机智来满足21世纪现代治理的复杂要求。 

  政治——印度独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是印度政治现代化模式的确立和巩固时期。这一时期,印度逐步建立和实施了西方议会民主制的政治现代化模式。这一政治现代化模式体现出如下特点和原则:1.成人普选制;2.联邦共和国制;3.三权分立制;4.多党并存制;5.西式文官制。

  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印度政治现代化模式的发展和变化时期。第一,国大党的“一党主导体制”逐渐解体,两极多党联盟体制逐步形成。第二,选举政治日趋普及,基层政治力量日益觉醒。第三,联邦制结构发生变化,由合作型联邦制向竞争型联邦制转变。这些发展和变化把印度议会民主制的实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70年代后印度政治现代化的意义和弊端。积极意义:第一,民众参政程度稳定提高。第二,议会民主制增添活力。第三,决策制度化合民主化。弊端: 第一,政局动荡。第二,议会水准下降。第三,“黑金化、罪犯化、暴力化”现象严重。第四,宗教回潮。

  印度司法基本是独立的。

  印度的文化有足够特色,比如宗教文化、多民族的文化,文化相当丰富。

  社会矛盾--“长久以来,印度这个国家积累了太多的社会矛盾。”印度的极端恐怖力量包括左派激进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恐怖主义组织和宗教极端势力,而在这些背后又积聚着反巴基斯坦力量、反美力量、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的矛盾、印度教徒和非印度教徒的矛盾、一些宗教内部教派的冲突、种姓的矛盾、贫富分化剧烈的矛盾、民族分裂的矛盾……所以印度的问题也不少,跟中国一样,各种各样的力量左右着这个国家。

  种姓矛盾,这是印度比较特殊的。

  贫穷:在许多落后的农村地区,贫困问题非常严重。40%的人(约4亿5千万人)每天的生活费用不到2美元。印度的营养不良率和婴儿死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之一,数百万儿童仍然失学。 

  社会矛盾:一是领土纷争,二是人口庞大,三是宗教冲突,四是恐怖袭击。

  当今的印度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以及思想观念上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变革就像是缓慢进行着的革命,既充满了痛苦,又充满了希望。

  我就简单介绍到这里,下面有请主讲嘉宾。

分享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