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响警报,敲响警世钟。多做有益于未来的实事,少一些宣泄的言行。强国,是一个过程。凡事想明白,才能说清楚,做出好效果。强国梦,前辈奉献,我辈努力,还需要后人刻苦,终有实现之日。
又到“九一八”事变周年,1931年距今81年。
今年“九一八”,与往年一样,上午9时18分,事发城市沈阳会鸣响警报,敲响警世钟。
钟声,14响,寓意先辈们、尤其东北地区的先辈们,始于1931年、终于1945年,抗敌14年,而非惯常表述中“抗战8年”。
14年,相对于“九一八”;8年,相对于1937年北京卢沟桥“七七”事变。14年,从东北遭受异国大规模侵略起算;8年,以全民着手抗击异国侵略者计数。
其实,还有一些数字,譬如“一二·一三”,南京1937年沦陷的日子,30万同胞随后遇难;再就是“八一五”,侵略者1945年投降的日子,在吾国累计葬送70万军人,而国人付出3480万人伤亡代价。
对多数晚辈,尤其如今小学、中学以至大学生们,那一连串日子或者数字,不会形成画面感,不附着感情色彩,记忆中可能只留存日子或者数字,其中所蕴含的故事,故事中所蕴含的曲折,曲折中所渗透的伤痛、悲哀和屈辱,无从认知、难有震撼。
认知和震撼,需要实地、实景,需要故事、细节。
“九一八”周年整整一个月前,与15岁女儿一同北上,去东北。这是她第一次涉足东北,游旅顺,听“甲午战争”故事,知道侵略者1894年在那座海滨城市抢劫、屠杀和强奸4天3夜,全城只留36人处置尸体,其余尽数杀灭,包括老人、孩子和妇女。那意味着,全城内,除少数人逃脱,可能数以百计,死难大约2万人。
女儿因而明白:侵略,由同一个国家发动;杀戮,由同一个国家的军人下手,并不是从1931年开始。
几天后,在另一座东北城市,听当地人介绍侵略者当年铺设道路,如何“耐用”至今,如何留存“异国”风格……女儿脱口而出:哼,他们(侵略者)不想离开。
这一趟旅行,持续一个星期,“国耻”概念,在女儿意识中,恐怕不再只牵连“九一八”,而涉及一长段近代历史。
这一趟旅行后,持续几个星期焦虑,直到收到国人海监船队抵近钓鱼岛消息,在女儿心目中,那不仅是国家扬眉时刻,也是个人吐气瞬间。
还没有告诉她:今年“九一八”前的半个月,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人数与往年同期相比多一倍;钓鱼岛史实展,不久会是这家博物馆的新增内容。
还想提醒她:下次看升国旗、听国歌,可以联想她去过的地方、听过的故事;下次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最后一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可以联想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的演进。还想提醒她:多做有益于未来的实事,少一些宣泄的言行。
强国,是一个过程。凡事想明白,才能说清楚,做出好效果。
强国梦,前辈奉献,我辈努力,还需要后人刻苦,终有实现之日。相关报道见今天A06、A07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齐乐纛
日本政府7月7日宣布欲将钓鱼岛“国有化”,引发中国政府强烈抗议。9月10日,日本政府通过钓鱼岛“国有”方针;9月1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拨出20.5亿日元(约合1.66亿人民币)“购岛”,并签订“购岛”合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