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类似大部制改革这样的重大改革有着强烈的预期,理应享有知情权,政府与民众形成“合力”,正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
□本报评论员 李康宁
据最新一期《财经》报道,新的大部制改革方案起草工作已基本完成,将在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上提交讨论。这意味着,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或将就此拉开序幕。这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但到目前为止,除了媒体的零星报道,公众对于这一草案的内容几乎一无所知,未免让人稍感遗憾。(本报今日A08版)
从《财经》报道中可以看出,关于草案内容很多是猜测性的。其实,自去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总体原则,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就一直没停止过,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传言,诸如“国税与地税合并”、“交通部与铁道部整合”等。这些传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众关注大部制改革的热情,但因为未经官方证实,反而误导了公众,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消极影响。因此,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部分,大部制改革方案应适度透明,包括改革的基本原则、推进步骤、目标等大的方面,都应择机向社会公开。
始于2008年的上一轮大部制改革,精简了部分政府机构,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在很多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大部制改革必然要令一部分机构和个人做出利益上的让渡和牺牲,势必会遇到各种阻力。另外,改革本身就是个探索,有很多需要克服的难题。要打破阻力,克服难题,需要问计于民,也需要借助社会力量的推动。只有政府和社会力量充分互动,才有可能推动大部制改革平稳深化,而这些显然离不开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
我们还应看到,社会的发展进步,为大部制改革方案的适度公开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历经多年的磨砺与探索,社会整体上逐步走向理性,民众的公民意识和各类社会组织也渐趋成熟,这为民意参与重大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在市场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利益诉求也越来越多元化的大环境中,更需要各种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参与其中。唯此,才能确保大部制改革顺利推进,才能避免原地踏步或者推倒重来。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应当“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公众对类似大部制改革这样的重大改革有着强烈的预期,理应享有知情权,政府与民众形成“合力”,正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
(原标题:适度公开更有利于大部制改革)
暂时没有数据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