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戈:别用“雾霾+扬沙”否定工业化成绩

2013年03月01日07:20  环球时报

  刘  戈

  昨天北京的天空经历了戏剧性的演进过程。早晨人们迎来雾霾严重的深灰色天空,接着春风浩荡,但带来的却是肆虐的沙尘。

  如果在接下来这个春天,这样的扬尘天气像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的雾霾那样频繁光顾,可以想象,公众的批评和反思角度会从能源排放转移到生态破坏、草原沙化。北京市相关领导可以松口气,轮到内蒙古、河北西北部的相关部门为扬尘天气做解释、表决心了。

  进入新世纪后,曾有段时间,西北、华北地区的扬尘天气接连不断。这引起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广泛关注,包括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草原禁牧在内的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之后的几年,西北、华北的沙尘天气明显减少,直至在最近几年,华北地区甚至出现整个春天都没有明显扬尘天气的情况。单从这几年情况看,人们很容易把生态治理和沙尘暴减少看成完全的因果关系,但如果把眼光放在更长远的历史中来分析,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是一定存在。

  半生致力于沙尘暴成因研究的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杨勤业先生2003年接受采访时表示:“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北方地区曾经经历过一个沙尘天气的高发时段,在西北、华北很多地方,沙尘弥漫导致对面看不到人影的情况经常出现,只是到了80年代初至90年代后期沙尘明显减少,直到最近两三年沙尘天气才再次呈现上升趋势。”作为一个北方人,杨先生的说法与我个人感受相符。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人为因素对植被的破坏程度要远远轻于八九十年代。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明,目前这种类型的沙尘暴从2200万年前就开始了,黄土高原就是沙尘暴的杰作,太平洋岛国上的土壤几乎都来自于沙尘暴。没有沙尘暴,就没有东亚和太平洋上岛屿现在的地形、地貌。

  也就是说,沙尘暴从本质上是一种自然气候现象,人类的活动只是在局部小范围影响其强度或者频率。内蒙古草原和河北北部的植被恢复有利于减少北京天空沙尘的浓度和频次,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它对我们生活的干扰。

  相对而言,雾霾的产生和人类生产生活相关度更高一些。但那些完全忽略地形、气候条件,用雾霾否定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看法也不科学。北京今年的雾霾天气一下子增加这么多,而现实情况却是汽车总量增加很少、拥堵并未加剧、城区使用天然气比例显著提高。所以雾霾天气突然增加到底有多少气候原因、到底有多少人为原因也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手段深入研究。

  导致雾霾的最主要原因是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在中国主要是煤和汽油的使用。中国人从农耕生活方式转变为现代生活方式,能源排放不可能减少,中国人不可能全面回到人人骑自行车的时代。而转变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除非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能源结构,否则不可能一蹴而就——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作者是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中铁隧道逾百名员工打砸抢烧云南村庄
  • 体育欧联-切尔西绝杀惊险晋级 国米总分5-0
  • 娱乐郭晶晶素颜护肚显孕味 霍启刚护航(图)
  • 财经酒鬼酒塑化剂余波未平获省长质量奖遭疑
  • 科技谷歌发布高端触屏笔记本拟与苹果竞争
  • 博客北电艺考明星脸(图) 台湾看病经历(图)
  • 读书揭秘:民国被搅乱的春节吃不上汤圆
  • 教育吐槽90后女生恋爱起步价 你拖后腿了吗?
  • 育儿手掌大早产儿挑战极限已存活11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