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北京 媒体从业者)
近日,湖南怀化芷江杨公庙学校校长给全校学生下跪的“新教育方式”,引发舆论关注。该校长认为由此可“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之心和学习激情”,成效是“学生们比以往学习认真了,也更懂事了”。(5月22日《潇湘晨报》)
对校长给学生下跪,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持批判、谴责态度,认为“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另一种是持理解甚至赞赏态度,认为校长用心良苦,为励志给学生下跪并不丢人,并且会起到感化教育效果。但笔者看来,校长举动背后,或许是深深的无奈。下跪的校长本人未必丢人,但教育的尊严已经所剩无几。
众所周知,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其实有着相当大的压力。对于心地善良,或者说有教育理想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面对学生“难教”的现实,最大的困难还不在于管学生的压力、上级考核的压力,而在于教育本是多个部门、群体的任务,现在却被全部压在他们身上了。比如,许多孩子形成孤傲、反叛的性格,不知道感恩,重要原因是父母进城打工,家庭情感缺失。作为教师就算再努力尽职,又如何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情况?再比如,一些学生初中毕业后能赚两三千元一个月,“读书无用论”加剧,可现在确实大学生就业难,甚至有因孩子读大学致贫的,教师如何去说服农村孩子热爱学习?再有,教育行政部门的不公和腐败,学生和家长会记在老师、校长的头上……
所以,校长向学生下跪归根结底,不是采取什么教育方式的问题,而是如何维护教育尊严的问题。换句话说,是在追问,谁能为教师尤其农村学校的弱势教育工作者,维护已经被挤压得不成样的尊严?事实上,即使校领导自己说校长下跪后,学生们学习认真也更懂事了,可这样的“苦肉计”,感化效果能持续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