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17日参加英国《卫报》网站回答网友提问时提到,美国媒体会对任何涉及香港或中国内地的东西做出“红色中国”的“下意识反应”,目的是转移人们对美国政府不当行为的注意力。他说自己在揭秘前就预见到这种“中伤”。显然,美国媒体的下意识“涂红”是对当代中国的一种“抹黑”。
我们看一下斯诺登事件的几个关键词,“网络”、“监控”、“叛徒”、“间谍”、“中国”、“香港”,这些词在美国舆论中意义都非同一般,“斯诺登是中国间谍”的指控在中国人听起来很荒唐,但在美国却是顺口而出的推导,几乎不需要制造。
这种下意识并不是第一次表现出来,尽管这次的再现毫无新鲜感,无聊乏味,甚至连“台词”都没有变,但它还是被一些人当做“武器”耍弄了一番。不难看到某些华盛顿人士的对华意识形态“偏执症”多么冥顽。
这个“下意识”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一部分美国人应该是“无知的下意识”,出于他们对当代中国的偏见和条件反射,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把谁都当成“可怕的共党间谍”的麦卡锡时代,以为今天的中美仍是当年的美苏。他们真应该睁眼看世界,睁眼看中国。
另有一部分美国人是“故意的下意识”,说斯诺登是中国间谍的美国前副总统切尼和美国众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罗杰斯就属于这一类。他们很清楚,历史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美进入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大国关系。但他们在中国蒸蒸日上的国势面前心理失衡,总不愿意光明正大地和中国竞争,总想搞些小动作。令人担心的是,这类人往往非无名小辈,有的手握重权,他们有按照自己的偏见“校正”美国对华政策的能力。
更多的美国人对华则几乎“无意识”,只有涉及自身利益的部分才关心。他们是各方争取的对象,我们也应该争取他们。但很多时候,他们常被上述部分美国人误导。由于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的下意识敌视,再加上美国舆论对中国可能成为敌人的长期渲染,制造了美国社会一种心理预期。制造假想敌是美国激励自身的传统做法,而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再好不过的假想敌。这是为什么说“斯诺登是中国间谍”在美国有很多人信的根本原因。这种社会土壤越来越牵绊着中美关系朝前迈进的步伐。
近年来,“西方阴谋论”在中国舆论场上遭遇密集反省和颇为严厉的批判,与此同时,“中国阴谋论”却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影响日甚,连高官都在说。这种反差的背后,是中美社会心理的逆向变化,两者都有走极端的倾向。
中国的批判者认为,“阴谋论”是狭隘的、不自信的。这话现在看来应该特别说给美国人听,尤其不能把狭隘和不自信带入对华战略设计。斯诺登事件也教育了一些对美国抱有天真幻想的中国人,他们甚至不相信西方对华存有敌意。
斯诺登事件是中美关系的一个意外,却把两国关系的一些潜在病症暴露出来。中美建立起什么样的新型关系,其中一个关键在于美国是否能超越斯诺登说的那个“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