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特约评论员 陈心尘
9月2日上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网站在首页显著位置设置了12388网络举报板块,方便网民顺畅、安全地举报监督。网站还开辟了廉政留言板等栏目,主动接受网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咨询。
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是我国反腐败的核心力量,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正式开通,将进一步畅通公众对腐败的监督渠道,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无疑是中央推进反腐败工作的一项有力新举措。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反腐倡廉方面重拳迭出。一方面,明显加大了对腐败分子的打击力度,做到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特别是打掉了一批身为省部级高官的腐败分子,令公众拍手称快。另一方面,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了包括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在内的一系列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制度措施。特别是中央政治局8月27日审议通过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正式开通,为今后的反腐败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制度和技术基础,更让公众看到了中央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坚定决心。
防治腐败,关键要在两个环节上取得突破。一是腐败发现环节。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腐败,防治腐败就无从谈起。二是腐败惩处环节。发现了腐败却没有依法惩处,或选择性惩处,反腐败就产生不了威慑作用,就阻止不了前“腐”后继。而无论是发现环节还是惩处环节,公众监督都有不可替代甚至是关键的作用。
就发现环节而言,公众的眼睛最雪亮,公众的监督最直接最有效。很多腐败行为,都发生在公众身边,直接损及公众利益,公众不仅有极大的动机,也有极大的可能对这些腐败行为进行监督。统计数据证明了这一点:据中央纪委和监察部的通报,在2012年立案的案件中,案件线索来源于信访举报的占41.8%,占比远高于其他各类渠道。
就惩处环节而言,公众监督同样不可或缺。毋庸讳言,当前仍有不少腐败案件,即使被发现了也没有得到及时严肃查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众对案件的查处情况不知情、难监督,相关势力有足够的空间暗箱操作、庇护掩盖。而一旦公众监督能有效介入,就很少有势力敢再有意捂盖子、打掩护,腐败案件就能得到依法查处。
由此可见,公众监督才是最有力的监督,公众参与才能最有效反腐。现在的问题是,既有的公众监督渠道还不够畅通,公众不仅严重缺乏发现问题所必需的参考信息,而且比较缺乏直接有效的举报途径。前者主要表现在政府信息公开还很不够;后者则突出表现在公众举报腐败行为的成本过高,常常得不到有关执法部门的积极及时回应,而且不少时候还要遭遇打击报复。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正式开通,在最广大数量的公众与最高反腐败专门机构之间架起了一条“直通快速车道”,让公众可以运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向国家最高反腐机关直接反映问题、举报腐败,这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针对腐败行为的举报难、成本高的问题。
具体就网络举报板块的建设而言,建议中央纪委、监察部在现有封闭式举报模式之外再增设公开举报模式,允许公众在该网站上直接公开举报,同时建立举报案件分类受理查处机制。也就是,对实名举报案件,必须一律认真核实查处,并及时将核实查处结果反馈给举报人,特别是对公开实名举报的,应在网站上公开反馈,接受全社会监督。对匿名举报案件,要建立初步筛查机制,尽可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案件线索,视情形再做进一步核查,不能因为是匿名就简单放过。对最终查实的匿名举报案件,也应在网站上公布受理查处情况,这样不仅对匿名举报者是个交代,对全社会也是一个激励。
同时,对公开发布在其他网站上的腐败行为举报信息,建议中央纪委、监察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立信息汇入机制,尽可能把这些信息纳入统一的受理查处渠道。因为就价值来说,这类信息与发布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的信息是一致的。
更好地利用网络,尽最大可能畅通腐败举报渠道,是建立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反腐败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真诚期待中央纪委、监察部能通过正式开通官网,善用网络反腐的正能量,满足民众反对腐败的强烈诉求,帮助纾解民间的极端情绪,并为顺利推进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原标题:反腐必须畅通网络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