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涛:“老啃族”和“啃老族”都是民生痛楚

2014年02月13日10:39  燕赵都市报

  “80后”的周玲,一看到手机显示家里拨来的电话就会很害怕。家里来电话,无非两件事,一是要钱,二是出事了。要钱都还好说,自己没钱可以借,就怕出大事,多年来勉强维系着的生活就会崩溃。“老啃族”,准确描述着如今众多出身农村的“80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背负着历史对父母的亏欠、农村“泛家族关系”带来的沉重人情负担,他们犹如生活在一个漩涡当中,长时间被动打转。(本报今日11版)

  百善孝为先。以此理解“老人向孩子要钱”,并没有什么不合理之处。给远在农村的老人扣上一顶“老啃族”的大帽子,多多少少有些残酷。然而,当身在城市的年轻一族收入本就捉襟见肘,分分钟就能变身各种“奴隶”,如房奴、车奴、卡奴、孩奴……反哺农村,也会让他们的生活承受额外的重压。从这个角度讲,“老啃族”与“啃老族”一样,值得社会关注。

  如果说“啃老族”是有条件的父母对未能生活完全自立的儿女的一种补救,那么,“老啃族”就是有条件的子女回报自己父母的过程。这个过程,用美好一些的词句来形容就是,“为整个家庭贡献能量”,说得难听一些,我们就用了“啃”字。虽然“啃”字,有些让人情味淡化的感觉,但是,却也十分形象勾勒出了两代人的互动——— 要么,你帮我;要么,我帮你。“啃老”与“老啃”,透露出了太多的现实无奈。

  如果说“啃老”是老人们为房价高、工资不高;压力大、保障不大等现代病买单,那么“老啃”,就是年轻人为历史和社会的发展缺陷买单。众所周知,我国当下农村的养老保险体制、医疗保险体制,都并不健全。

  具体来说,农村养老保险不仅没有全覆盖而且基数很低,对于物价高企的当下而言,恐怕也仅仅是维持温饱而已。对于新农村医保而言,虽然说2014年大病医保将要在全国试点普及,但距离真正的全覆盖还有一段距离。并且,大病医保的范围,现在看来仍然是太小,只有20种大病。种种社会保障的落后,让现在的年轻人必须站出来,承揽其中很大的责任。“老啃族”似乎是时代发展的忽略者。他们身在农村,已经被快速的城镇化遗忘,尤其是在森严的城乡二元体制之下,过多的资源流向了城市,而农村老人的整个生存状态包括养老和医疗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于是,“养儿防老”也便有了发挥作用的机会,即便已经变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却也必须要接受“被啃”的现实。

  家庭成员之间,当然要相互帮助。但是,“老啃族”和“啃老族”的存在说明了,无论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还是已经不在健康的中老年,他们的生存状况非常脆弱,有些时候像易碎的玻璃,很多人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立,只能依赖于他人、依赖于家庭成员、依赖于家族和血缘带来的实惠。这难免是一种悲哀。

(原标题:“老啃族”和“啃老族”都是民生的痛楚)

(编辑:SN093)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人民日报:是非界限岂能模糊
  • 环球时报:骂央视,反主流,这种乐子莫成瘾
  • 北青报:敢晒公务员所有收入吗?
  • 人民日报: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 环球时报:“富人移民潮”的政治含义被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