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里川:建小吃小贩中心,多点论证不坏事

2014年02月13日13:07  现代快报

  驴子巷、曹后村,某种意义上正成为南京小吃小贩中心的“探路者”。昨天,南京阅江楼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在网上发布公告,为驴子巷地块的小吃小贩中心招标。而玄武区红山街道的小吃小贩中心用地办结也已公示,两处小吃小贩中心看起来有些眉目了。  

  2012年,南京提出建10处小吃小贩中心。规划的10个小吃小贩中心主要是集中在六城区,这10个小贩中心中,有4个用地已办结。尽管商务部门表示小吃小贩中心项目或暂缓,但“区里觉得条件成熟,进行建设也是可行的”,无疑是开了一个口子。

  建小吃小贩中心,有着良好初衷。流动摊贩有了固定的、费用低廉的经营场所,而食客也有“美食天堂”可光顾。毫无疑问,运作得当的小吃小贩中心,不仅是一项便民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道市井风景线。

  流动摊贩管理,是城市的心病。城管与小贩的“永恒博弈”,也成为是非之源。如果小摊小贩都能进入小吃小贩中心,“心病”就可治好。

  不过,小吃小贩中心的建设不能操之过急。充分的市场调研、充分的研究论证,是建不建、怎么建的前提。只有热情是不够的。

  关于小吃小贩中心,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例子。据媒体报道,新加坡小吃小贩中心目前有160个。小吃小贩中心物美价廉、就近方便,堪称新加坡人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大食堂”。

  国内一些城市起意建小吃小贩中心,就是受新加坡影响,南京也不例外。

  问题是,国外的成功经验并不能照搬。

  近邻扬州的事例颇有参考价值。自2011年4月扬州市区渡江小贩中心营业以来,扬州已建起多个小贩中心,但情况迥异。渡江小贩中心鲜有人知、人气一般,而扬州时代广场附近的小贩中心却非常红火。

  这说明,在新加坡大获成功的小吃小贩中心,“复制”到国内,却有“南橘北枳”的极大风险。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城市和地点都适合建小吃小贩中心,不是所有的小吃小贩中心都能“叫座”。

  南京,在这个问题上,算是后发城市。后发有后发的好处,那就是可以远学新加坡、近瞅扬州城。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尽收眼底”。这就需要先好好做一番“功课”,认真想一想,成功者成功在什么地方,失败者失败在什么环节。千万不可一拍脑袋就上马,造成钱花了、事砸了还挨骂了的被动局面。

  建小吃小贩中心,是民生工程不假,但也是“市场工程”,不能违背市场规律。设点多、消费方便是新加坡小吃小贩中心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消费方便”就是市场规律之一。

  以这一规律观之,我们的城市如果不舍得“黄金地块”,在选址上“不怕偏僻”,则思路堪忧。如果远离闹市区或多数市民不认可的区域,人气还能保证吗?人气不能保证,中心能繁荣吗?“关键要看位置如何,人流量如何”,一名小老板的话,道出了真谛。中心好建人气难“聚”,如果没有事先艰苦细致的调研论证、听取民意做基础,只能让人捏把汗。

(原标题:建小吃小贩中心,多点论证不坏事)

(编辑:SN093)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红歌有必要继续唱下去
  • 人民日报:是非界限岂能模糊
  • 环球时报:骂央视,反主流,这种乐子莫成瘾
  • 北青报:敢晒公务员所有收入吗?
  • 人民日报: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