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2014:梁晓声

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当下的文化漠视普通人生活

交互动画-小明:我要的不多

“我是小明,草根小明一枚”“对于生活,我想对两会说……”

图片故事:油菜花乡长

徐万生没花政府一分钱,如何让偏僻小舟山出了名?

西坡:委员被“骂醒”,参政议政才更有效

2014年03月06日02:59  新京报

  在发言时,代表委员应对可能引起的网络反应有所预期,并学会更周全、更有技巧的表达,这样参政议政的成果转化率也会更高。

  据新京报报道,提了份建议给公务员涨工资的提案,“2万多网友跟帖”,最初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骂声,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很伤心,“我不怪那些网友。他们骂醒了我,让我意识到,现在群众和公务员这个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有多严重。”

  历年两会,都不仅是代表委员在会场内开会,也是通过媒体和网友“开会”。对何香久来说,今年的“网络两会”出现了沟通障碍,比如他建议的是“给基层公务员逐步涨工资”被媒体报道成了“给公务员大幅涨工资”。但他也学到了“新知识”,即了解到网友的真实情绪。

  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网友对公务员群体的符号化想象,很是常见。而每次有人提议给公务员加工资,不管加不加“基层”“逐步”这样的限定词,都会收获不少骂声。可能何委员过于专注政务和写作,而没有太多时间上网,这次“被网友骂”虽有误会成分,但对他而言,可说是一笔有益的“学费”,对其他代表委员也不乏启示性。

  我们当然不赞成代表委员一味迎合网络情绪,他们理应拿出更具建设性的方案,譬如基层公务员的工资要不要涨的确是可以讨论。但讨论这些热门议题时,代表委员至少要对可能引起的网络反应有所预期。只有这样,代表委员在提出提案、议案,或对媒体发表观点时,就会考虑更周全、表达更有技巧,这样讨论才能更深入,参政议政的成果转化率也会更高。

  每年两会之所以都有一些雷人雷语,固然一方面存在断章取义的因素,但很多时候是一些代表委员对民情隔膜,尤其是对网络舆情不了解。当看到铺天盖地的跟帖,才幡然醒悟,“原来大家都是这样想的”。

  说到底,当今的网络上确实会有些非理性表达,但附着其上的,也可能是真实可感的情绪。如果代表委员能读懂芜杂舆情中的况味,与网友的沟通或许也能更有效率、更少误解,公共讨论也会更有成效和进展。

  □西坡(媒体人)

(原标题:委员被“骂醒”,参政议政才更有效)

(编辑:SN093)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两会排行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