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2014:蒋方舟

“作家有一个更严格底线:必须真诚独立,不被任何利益收买”

《建言时间》:向空气河流道歉

人大教授周孝正,“天气哥”宋英杰做客新浪,探讨环保问题…

下岗十五年:沈阳故事

“在1998-2000年国企下岗潮中,东北三省工人下岗数占全国25%”

南都:利率市场化时间表初现,盼不负众望

2014年03月12日03:59  南方都市报

  央行行长在昨日上午的记者会中表示,各种新兴的业务方式对利率市场化有推动作用,存款利率作为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必然会放开,亦为计划中事,并强调其个人认为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内实现。

  我国利率市场化从1996年建立全国统一的拆借网络形成市场化同业拆借利率开始迈步,其后逐渐放开了外币存贷款利率和国债利率。直至2012年,央行首次允许金融机构上浮存款利率,浮动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利率浮动区间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推动手段;同时,贷款利率逐渐从浮动空间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0.7倍直至2013年的全线放开。而今,尽管周小川在作出利率市场化将在最近一两年内实现的推测时,很谨慎地使用了“个人认为”这个词,但凭其央行行长的身份,已等同于给利率市场化定了一个大致的时间表——— 利率市场化已迈进最后阶段,且有望在她开始后的20年内实现。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十多年中,金融市场也随着经济发展与市场环境不断出现新的情况。

  由于上世纪90年代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的国有银行而实行了固定利差制度,而我国的银行仍处于实质上的垄断中,在固定息差与利率管制的双重作用下,银行经营高度同质化。资金是稀缺的,相对于风险较高的中小企银行自然偏好央企或有政府信用担保的地方融资平台,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壮大和房地产市场的兴旺,公众有了更多可选择的投资渠道,不甘心于一直为高通胀形成的“负利率”买单补贴银行。因此,为了更好地吸引资金,银行大肆发展理财产品这一表外业务,其规模从2006年的4000亿到2010年末的3万亿再到2013年末的10万亿,7年翻了25倍。但无论是地方债还是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银行所投的大笔资金都难以在短期内回收,而理财产品规模过大很容易造成短期的资金告急,“钱荒”就此爆发。实际上,“钱荒”是由于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失衡,是金融市场当下必然产生的结果,于是在去年6月第一次“钱荒”爆发后,今年初“钱荒”再度来袭,如果市场状况不变,这种“偶然”将成为一种现象。

  利率管制之下,银行高度同质化不利于中小企发展、经济活力受到限制,这些长期的影响虽大但如温水煮青蛙般并未引起公众与金融市场的足够关注。当“钱荒”出现,公众与金融市场第一次直接体会到利率管制之痛;而当互联网金融横空出世,本不受重视的活期存款以数千亿的规模涌入余额宝,且扩大之势汹涌时,银行也坐不住了。无论从经济运行情况、客观市场环境或是银行的主观意愿,实现利率市场化从未如此迫切。

  当然,周小川给出利率市场化的大致时间表,并不只是因为金融创新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的冲击,在这些年中,利率市场化的准备与铺垫亦在沿着“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思路渐进式推进。尤其是在新的一年里,利率市场化的步速显然在加快,1月,银监会明确表示正在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同时,被称为“最后保护屏”的存款保险制度亦准备推出,这些都是为利率市场化后可能的风险与市场冲击所作的保障措施。而近日,民间贷款在温州获得正名,银行有效牌照的发放亦有新消息,5家民营银行试点已确定,差异化的基础金融服务指日可待,这些深化金融改革的动作都涉及实际利率问题,其发展与利率市场化是相辅相成的。

  央行曾表示,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最为关键、风险最大的阶段,需要根据各项基础条件的成熟程度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而今,银行破产条例、存款保险制度即将推出,而互联网金融、民间贷款与民营银行试点亦在倒逼利率市场化速度加快,基础条件已基本成熟,希望周小川所给出的“一两年内”的时间表可不负众望如期实现。

(原标题:[社论]利率市场化时间表初现 盼不负众望)

(编辑:SN093)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两会排行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