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2014:蒋方舟

“作家有一个更严格底线:必须真诚独立,不被任何利益收买”

《建言时间》:向空气河流道歉

人大教授周孝正,“天气哥”宋英杰做客新浪,探讨环保问题…

下岗十五年:沈阳故事

“在1998-2000年国企下岗潮中,东北三省工人下岗数占全国25%”

肖畅:不要让地方改革试验的动力消退

2014年03月12日06:59  汉网-长江日报 微博

  近日,在全国“两会”广州团小组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长陈建华谈到地方改革试验面临的问题。他说:有些改革,“上面不改,下面改”不一定行得通,比如公车改革,广州在天河区搞了试点,但是其他地方都没搞起来;比如财产公示,南沙新区搞了试点,效果还是明显的,下一步怎么搞,希望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有个说法,“统一来搞”。

  广州曾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贡献过很多改革经验,如今依然保持着改革试验的传统与活力。作为前沿地,所反映的问题往往有典型意义。理论上,改革前沿往往最先触摸到瓶颈,最先遭遇核心问题,也最先指明改革需要突破的关口。惟其如此,广州所反映的改革困境,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性问题。

  和早期不一样,如今改革面对的问题更复杂,愈加强调的是顶层设计,不是一放就活,不是一闯就灵。地方先试先行一步,取得了成绩,总结经验,全国推广,这固然是改革路径的一种,但今天有它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更多的是啃硬骨头,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解决手段往往需要是协调性的、关联性的,好的地方试验如果不能上升为国家经验,形成顶层设计,往往在地方也难以继续推进。

  改革自上而下部署与推进,也离不开自下而上的探索、汇总问题与传递经验,两者互为补充,并不矛盾。一方面,很多改革举措是国家布局,在地方定试点,不仅仅是地方的“一厢情愿”;另一方面,当地方发展遭遇和累积了一些问题时,往往必须求助于改革手段来破解,也就是说,在某些问题上,地方会呈现更为迫切的改革愿望,愿意先行一步。无论如何,地方改革动力不仅不能否定,而且要加大鼓励——改革动力本身就是值得鼓励,需要鼓励的。

  广州市长所反映的公车改革、财产公示,在很多地方都有过类似的探索手段。仅仅是公车改革,各种地方改革版本就不一而足。然而,这些地方探索很多又都是不了了之,虽各有各的困境,但总体原因其实是一致的:有些体制机制问题,自下而上难以触动,需要自上而下的支持、协同推进。正如广州在天河区试点的公车改革,当地其他地方都没搞起来,“感觉还是要根据省里的部署统一推进”。

  改革需要联动,具体来说,好的地方改革探索,需要及时获得国家层面的回应。有些改革探索未必找对了路子,但毕竟是提出了问题;有些领域的改革在各地陆续推出,说明相关问题已获得普遍关注,是需要提升紧迫感了。如果缺乏联动,回应不够及时,无异于消弭地方改革动力。甚至,那些主动进行改革探索的地方,或者承担试点任务的地方,可能付出更多改革成本而毫无收获,从改革高地沦为改革凹地。

  鼓励地方改革探索,并不等于鼓励盲动、抢跑。改革动力要鼓励,先试先行的探索精神要鼓励,改革的问题意识要鼓励。这种鼓励,就体现为国家层面“有个说法”,体现为改革经验、手段、部署的上下联动,以及体现为改革探索者最先尝到改革的甜头。

(原标题:不要让地方改革试验的动力消退)

(编辑:SN093)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两会排行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