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有一个更严格底线:必须真诚独立,不被任何利益收买”
人大教授周孝正,“天气哥”宋英杰做客新浪,探讨环保问题…
“在1998-2000年国企下岗潮中,东北三省工人下岗数占全国25%”
广东去年启动的官员财产公示试点备受社会关注,广州市南沙新区是三个试点之一。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市长陈建华表示,南沙试行的官员财产公示效果很明显,但下一步怎么搞,希望中央有个说法(3月11日《北京青年报》)。
官员财产公示究竟怎么搞?这是一个大课题,由于之前没有更多经验可供借鉴,只能有赖于地方的试点和积累。广州市市长陈建华表示,下一步怎么搞,希望中央有个说法,这个认识和要求,本身并无不妥,中央有说法,一方面有利于地方按照中央制定的规定动作来执行和操作,防止推行时出现方向走偏、步调不一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中央的统一号令下,在全国迅速铺开,进而推动官员财产公示呈现齐步走、一盘棋的态势。
不过,就目前看,由于各地的地域情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包括观念、文化、官员素质等因素,对于官员财产公示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或许也就不同。此时,期望中央统一出台官员财产公示政策,显然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在没有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出台,很可能会留下一些后遗症。此外,对于官员财产公示问题,目前各地的官员在思想上和认识上并未达到高度一致,甚至反对的声音还不少。
其实,作为各级官员,应当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普通百姓,该如何要求官员?官员作为公权力的拥有者,无论是职责要求上,还是素质品质上,都不同于一般群众,正是因为官员拥有公权力,有诸多利于自己的便利条件,才更应该接受社会的监督。此外,作为官员,如果凭工资吃饭,心底无私,襟怀坦荡,又有何心虚之事不敢公开自己的财产?一些官员反对财产公示公开,只能说明其不敢面对社会和公众,害怕自己的财产情况与收入情况出现严重不符的状况,给自己招来麻烦。假如官员自己的财产都说得一清二楚,一分一毛都挣得干干净净,又何惧公示出来?
由此来看,一些官员不敢公开、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财产,除了还存在官员“高人一等”的观念认识之外,更多的情况说明其公开的底气不足,说明面对公开的要求有些心虚,乃至胆怯。
笔者倒以为,在推动官员财产公开方面,各地不能总等着中央有个说法,这种等,只能说明有消极、依赖的思想,不想走创新之路。各地应当大胆开展官员财产公示公开的试点工作,至少也应当先做些宣传、动员工作,统一官员的思想,哪怕是先一步地逐步推动官员的财产公示,比如,新任职的官员、拟提拔的官员等,也可以先从内部公示开始,积极做一些推动官员财产公示的预热工作。
推动官员财产公示是大势所趋,建立透明政府、务实政府也是未来发展趋势。官员作为公权力人物,在公众面前没有任何特权,无论是行使权力,还是个人财富,都应该纳入社会的监督之列,置于媒体及公众的放大镜之下。否则,就别吃官员这碗饭,去下海自己当老板,拥有多少财产都没人干涉。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多年来,各地浮现出大批的贪官,他们才惧怕财产公开,才惧怕社会监督,而正是因为缺乏财产公开的监督和约束,使得他们疯狂敛财,一夜暴富,有的还逃之夭夭。假如十年前伴随房地产进入市场化就大力推动官员财产公开,相信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贪官胆大妄为,拥有数十套、上百套房产。
所以,各地在推动官员财产公开方面,不应当以犹豫、等待、观望的态度对待,理应结合自身的实际,超前作为、主动作为,并且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通过推动官员财产公示的实践,不断探索和积累成功经验,为中央今后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如果各地都在等待观望,或者都在希望中央有个统一的说法,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岂不是白瞎了自主决策的机会?同时,大家都在坐等中央有个说法,不率先打破僵局,岂不是也让深化改革的工作更加难以向纵深推进?
(原标题:官员财产公示不必总等中央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