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城镇化不能照搬国际经验

2014年07月11日07:22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李 铁

  研究中国城镇化问题,很多人提出借鉴欧美国家的模式,似乎是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发展的捷径。其实,了解中国的城镇化,虽然要遵循国际的普遍规律,但是更要清楚中国确实存在着现实的国情。

  中国2013年城镇化率为53.7%,城镇人口已经达到7.3亿。城镇化水平仅仅相当于欧美国家十八至十九世纪。而城镇人口却比现在欧盟人口的总和还要多2.2亿。比美国加上日本人口的总和还要多2.1亿,可以说,这是世界上在一个国家内最大的人口城镇化进程,何况还是一个高速增长过程。从2000年到2013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达1.3个百分点,有2077万农村人进入城镇务工、就业和生活。几乎每年进城的农民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这种现象在世界上史无前例。

  如果遵循欧美的经验,可能我们还要面临一个现实,就是我们的城镇化水平只相当于欧美国家上百年前的水平,在这个阶段,其他国家是怎么经历的,面临着什么困难,如何解决,花多长时间解决,数以亿计农民进城,各类城镇应该给他们创造什么的生活和就业的条件?这些都需要我们研究。可是我们很多研究城镇化的人和一些城市的决策者,想当然地拿着其他国家现在的情况进行比较,拿着欧美国家百年以来城镇化的结果作为参照,盲目地提出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而忘记了我们要经历的是其他国家曾经经历过的最痛苦阶段。

  研究中国的城镇化,还不能忘记我们的制度特点和国外有着较大的差异。例如中国的城镇有户籍制度,而户籍决定着公共服务供给和福利的分配。不仅城镇有户籍,农村也有按照户籍提供的土地和各种集体福利。而且城镇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决定了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因而导致即使在城镇人口之间,户籍也不能流通。同时城里人想到村里落户也一样基本行不通。这种制度在国外几乎没有。再例如,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国外也不同,国有和农村集体土地的公有,城乡土地之间交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这种土地制度到底对经济发展起了什么样支持作用,又导致什么样阻碍,可能也需要认真研究。中国的城镇是有等级的,城市不仅仅管理着城市自身,还要管理辖区的其他城镇以及农村。所以研究中国的城市,首先要搞清楚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些政策针对城市提出,而这些城市又包括了广泛的地域,很可能政策落脚点就会出现极大的问题。

  研究中国的城镇化,要知道中国推进城镇化道路上的困境。借鉴国际经验,确实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内容。眼前,技术上、城市治理理念上已有无数事情可做,还要解决现实问题,突破体制障碍,逐步调整利益结构。中国的事儿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可以一蹴而就。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学习国际经验,还要面对现实,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十八大已经确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重要的是如何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新型城镇化制定的政策和目标,进一步抓好落实。▲(作者是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中青报:大校长掉进很难自证清白的陷阱
  • 厦大女副教授,又一个“走廊医生”?
  • 环球时报:抗议《重庆青年报》,日本太滑稽了
  • 环球时报:厦大校长PK女副教授,好大的热闹
  • 人民日报:当红明星 为啥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