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奖励随母亲姓,效果成疑

2014年08月02日11:24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孩子出生后,是随父亲姓,还是随母亲姓?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作为国家试点的安徽省长丰县,掀起性别平等的“姓氏革命”。在长丰的试点乡镇,孩子如果随母亲姓,能拿到1000元奖励。 

  长丰县对随母姓的家庭,基层乡镇、社区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用村规民约的形式予以固定,目的是“慢慢淡化父姓意识和传宗接代思想”。实际上,更直接的原因,是要从文化上探索解决农村生育中的“男孩偏好”和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

  孩子出生姓啥跟性别比失调有啥关系?广东梅州的一些祠堂里,生了男孩会在祠堂内挂上有“添丁”字样的灯笼,而生了女孩的话就不挂上灯笼。而从根本上说,这种普遍的、从出生开始就存在的重男轻女现象,根植于“父姓”(孩子随父亲姓)、“父系”(财产和技能传儿不传女)、“父居”(男娶女嫁,女方婚后居住男方家,为男方家庭成员)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

  这种延续千年的家庭制度,其后果就是强化了生男偏好,产生了遗弃女婴等问题。尤其在农村,女性的受教育权、健康权和财产权,往往因为这种家庭制度安排得不到保障。比如在佛山一带就存在因性别不平等的土地分红而引起的妇女维权上访现象。基于以上原因,国内许多妇女组织在农村地区开展了修订村规民约以促进性别平等的试验。包括倡导男女结婚,男方到女家落户,通过这样的试点,解决农民担忧体力劳动力不足而造成的“男孩偏好”。

  只是,推动这样的社会和文化试验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长丰县有50户家庭主动申请新生子女随母姓并得到奖励,不清楚的是,男孩和女孩随母姓的各有多少,是不是女孩居多?假如是后一种情况,难说有多大改变。况且,单腿的“姓名革命”无法持久,文化的改变必然需要制度的配合,随母姓之后,假如农村女性在参政、就业和经济收入方面的弱势状况不变,这一推动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至多从跟爷爷姓,变成跟外公姓——— 还是跟男人姓。

  因此,长丰县的姓名革命,初衷很好,效果有待观察,部分做法则有待商榷。比如,对新入户的随母姓家庭,男孩奖励1000元,女孩奖励800元的办法,是否有意无意中还是强调了男孩(改姓)的重要性?我甚至觉得,奖励1000元的做法让这项村规民约改革失了焦。在独生子女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孩子跟谁姓,更应倚赖双方家庭的互相协商,在协商中形成平等民主的教育价值观。政府的责任应在推动性别平等国策的制度和法律建设,制度环境对女性有利,则生男生女都一样、父姓母姓无所谓。用奖励的办法“引导”某种民间习俗,并没有办法提升公民私人领域自我管理的能力。□麦嘈

(编辑:SN143)

文章关键词: 子随母姓 奖励千元 长丰县 姓名改革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安徽长丰试点“随妈姓奖千元”,47%网友反对奖励
  • 人民日报:美国公权少了些为民的灵魂
  • 京华时报:减刑缘何变成“不能说的秘密”
  • 钱江晚报:张默吸毒,为什么张国立挨骂
  • 环球时报:中国农业应有雄心养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