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山:巡视常态化助力依法治国

2014年08月04日03:30  京华时报 收藏本文

  ◎本报特约评论员 吴春山

  7月29日,两条重磅消息先后公布。一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常委、正国级官员周永康落马,一则是中央决定今年10月召开四中全会,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与此同时,今年第二轮中央巡视工作正式启动的消息发布。引人注意的是,此轮巡视将实现十八大后中国内地31省份第一波“中央巡视全覆盖”。

  几则消息看似巧合,实则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必然。

  从抓作风切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再逐渐由治标到治本,由治党到治国。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重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怎么治?其时,这个问题人们似乎并未深想。今天,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治就是法治。

  事实上,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须自身硬”时,人们似乎并未过深理解这一宣示的用意与深意。

  其后,从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的出台,到反“四风”的全党兴起;从一大批违反党风党纪的干部受处分,到一批老虎级官员落马,直至以周永康落马为节点掀起反腐风暴的高潮,再到宣布四中全会主题“依法治国”,人们才回过味来,原来这一切的行进都可谓有板有眼、极具章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早已作出了治国理政的价值排序。

  今天,这个治理理念已经清晰,这条治理脉络已然明澈。这个治理理念就是,依法治国必先依规治党,治党又以抓作风为突破口。这条治理脉络就是从抓作风切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再逐渐由治标到治本,由治党到治国。如此循序渐进,中国梦、现代化大业就有了最坚实的奠基。否则,可能会空有一番愿景,到头来不过镜花水月。

  当弄清了治国理政的脉络之后,我们发现,法治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把反腐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乃是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一个鲜明特点。而巡视制度则是十八大以来着力强化的制度反腐。

  巡视制度在党的历史上早已存在,但它的刚性约束、常态化却是始于十八大。如果说反腐法治化是一种理念的主张与奉行,那么巡视制度就是把这一理念付诸实践的一个重要路径。因而,在讨论巡视制度如何助力依法治国前,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反腐法治化对于依法治国的作用与意义。

  法治作为一种理念和目标,应是通行的价值准则。如果说依规治党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那么反腐法治化则践行了依规治党的精髓。法治的要义是什么?一切以党纪国法为准绳,一切由党纪国法说了算。不论是谁,不论权有多大,位有多高,只要违反党纪国法,就会被绳之以法纪。

  从各地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干部腐败问题被纠治,到一批省部级领导干部被惩治,再到副国级、正国级官员落马,事实一再证明,反“四风”、反腐败没有暗角、禁区,没有“刑不上大夫”一说,没有退休进入“保险箱”之例,没有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的人,没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的特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反腐才真正称得上法治。

  而十八大以来,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四风”、反腐败风暴,巡视制度的常态化可谓功不可没。

  前两轮巡视11省份,已有10省份“老虎”落马。反腐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明政治纪律和干部选任,是巡视的“四个着力点”;“剑指突出问题,特别是对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问题线索,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顶风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以及买官卖官、带病提拔等问题”。如此亮剑,使巡视制度成为发现歪风邪气、发现腐败问题的一条制度渠道,也成为社会公众敢于反映问题的一条“合法”渠道。

  的确,当巡视制度发挥了刚性力量,就不仅震慑了潜在的腐败分子,也激励社会公众去反映问题、揭露问题。当这个合法的渠道畅通、高效,那些通过微博曝光、网络揭短之类的渠道就会失去光芒。毕竟,后者虽然为民众伸张正义提供了途径,却也同时为那些诬告图谋者提供了方便。在这个意义上,巡视制度的刚性,也是制度反腐的体现,是反腐法治化的体现。这种刚性,一个突出的优势正在于,对腐败分子可以实现精确制导、精确打击,而避免误伤无辜。

  当巡视制度发挥了刚性力量,就不仅震慑了潜在的腐败分子,也激励社会公众去反映问题、揭露问题。

  依法治国主题的适时揭幕,不仅仅是反腐败这一端,更将意味着发展的中国,将在更大空间里实现梦想。

  一批腐败分子被清除,是治标的显著成果。法治化的遵循,则为治本积累了经验,不仅为治党明确了理念,也为治国奠定了基础。在相当意义上说,这一年多的反腐成果与反腐法治化实践,是依规治党的体现,为推进依法治国构筑了重要前提、提供了重要保障。

  法治是一种信仰,前提是要有信仰的人;法治是一种准则,前提是要有认同和遵从的人。要推进依法治国,就必须锻造信仰法治、有法治思维、以法治为方式的领导干部队伍。从巡视制度常态化到反腐法治化,实践

  已经告诉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法治化的轨道内行事,必须廉洁从政、奉公行事。至此,把治国理政的重点转到依法治国上来,可谓水到渠成。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反腐败就告一段落,就将成为过去式。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不会改变,反腐败的治本之策还将更密集地出台。从三中全会的改革力举,推行简政放权,到四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从反腐的角度看,恰恰是为反腐败的治本不断开掘源头活水。

  而在发展进程中,依法治国主题的适时揭幕,不仅仅是反腐败这一端,更将意味着发展的中国,将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更大空间里实现梦想。正如7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指出的,“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可以说,未来的中国,将在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下,展示更美好的图景。

  如是,四中全会后的“法治中国”令人憧憬与期待。

(编辑:SN182)

文章关键词: 周永康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大连成人展AV女优被市民扔鸡蛋,你怎么看?
  • 新浪独家对话安全生产专家:昆山爆炸为何伤亡惨重
  • 成人展AV女优被扔鸡蛋,48%网友支持
  • 北青报:张国立要不要替张默道歉?
  • 京华时报:给中国岛屿命名日本还是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