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炜:学校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家长

2014年09月01日07:57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老师的作业不一定在课堂上跟同学们交代,但一定会发到家长的手机里。 老师的作业不一定在课堂上跟同学们交代,但一定会发到家长的手机里。

  作为当下北京一名小学生的家长,每天必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及时查看孩子所在班级的微信群,接收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和其他交代事项,积极在群里给老师以回应并在必要时点“赞”。否则,你在班主任和校方眼中就不是一位负责和称职的家长。

  如今孩子们的受教育模式已经完全颠覆了我们这一代人对童年的记忆。老师的作业不一定在课堂上跟同学们交代,但一定会发到家长的手机里。老师们很细致地为家长布置作业,从听写语文生字、练习英语会话场景到给小朋友摆小棍理解数学算式,都明确告知“需要您的参与”。我们小时候开家长会都在晚上,不占用家长上班时间,现在学校则经常占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时间开家长会,理论上孩子的父母都得请假,一个去学校开家长会,一个负责把孩子接回家看着。童年记忆里温馨的手牵手回家的路队消失了,演变成在学校门口忠实等待的爷爷奶奶,还有一到上下学就被私家车挤得水泄不通的街道。

  如果评选这个年代最有号召力、最有动员力的人物,我怀疑小学老师肯定会排在前三名之列。每次学校搞什么活动,运动会、文艺汇演什么的,需要做个海报、买个服装或者准备些水和食物,老师只要在群里发一条“哪位家长可以帮忙”,两分钟内就会有五六位家长回复说“我来办”!而大部分家长虽然享受“搭车”之便,也会心生忐忑,总觉得为老师、为班级做得太少。

  在“四二一”家庭盛行的时代,校方觉得有可能也有必要对“小太阳们”身后的团队进行充分开发,使学校教育在孩子们身上产生更好的效果,这不失为补充教育的一个好思路。只是苦了那些身边并无老人可以依靠、也没有全职妈妈的家庭。现在北京小学低年级下午两三点钟放学非常普遍,有的学校一周好几天下午没有课,不能按时接孩子成为双职工家庭的一大难题。很多家长不得已请来自己年迈而多病的父母接送孩子。教育减负造成的一个实际结果,是把很大一部分责任从学校移到了家长身上。

  在我上中小学的年代,老师们义务地把差生留下来补课,或者在课堂结束之前为学有余力的孩子们出几道提高题,是很普通的事。而现在,这些事情只在收费的补习班和提高班里才做了,学校里只讲大纲规定的内容。应该承认,这首先是时代的进步,老师们的职业价值,获得了社会更多的承认和应有的回报。但是,对于一个学生和他的父母来说,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在课外班里,而课堂上的时间却大量浪费在重复学习上,这怎么看也不像是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身在中国这样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从传统文化上就极端重视教育的东亚国家,作为家长不累恐怕也不可能。实际上老师们的号召力和动员力,根源还是来自家长们对子女教育的执着追求。相信每个家长都不吝惜让自己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但希望学校也能考虑家长们的实际困难,很多事情直接布置给孩子们并不难。实际上,对孩子来说,老师的话也比家长的话更有号召力和动员力。▲(作者是北京一名小学生家长)

(编辑:SN171)

文章关键词: 小学教育 家长 老师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扬子晚报:“为什么要上学”?“房娃”问得好
  • 人民日报:青年当以法治精神为精神
  • 今评媒:坑叔坑婶坑姐,房子连娃也坑了?
  • 钱江晚报:何必非把“水上漂”搬进现实
  • @镜鉴2014 :记住那些有良知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