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张曙光案宣判院士评选问题待解

2014年10月18日01:40  京华时报 收藏本文

  本报特约评论员王石川

  并无学术能力的张曙光,参选乃至差点当选院士,属于不折不扣的丑闻,反思张曙光这一个案,上升到对院士制度改革的雄阔命题上,才更有现实价值。

  昨天,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在北京市二中院一审被判处死缓。张曙光在庭审中曾表示,多笔受贿与参评院士有关。经庭审查证,相关人员证实,他以参评中科院院士为由实际收受1600万元,一部分被张曙光交给其妹夫保存,另一部分被其本人和情妇使用。

  赃款去哪了,终于有了答案。众所周知,东窗案发前,张曙光曾两次参选中科院院士,皆铩羽而归,但他曾在法庭供述,受贿的钱财除了用于日常消费、包养情人,还用来为自己包装学问、参选院士。这就给公众留下了想象空间:学界最高荣誉真能花钱买?以千万计的赃款究竟都花在谁身上?

  长久以来的烂尾“工程”,今已煞尾,原来并未用来收买院士。这一结果,不仅整个院士群体长吁了口气,漩涡中的中科院如释重负——“张曙光的事情,很多院士生气,我也生气。”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院士曾对记者透露,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不同场合多次谈起此事,希望此案能查清楚。

  然而,有关赃款去向的答案却引发了一个新问题:在角逐我国学术界最高荣誉称号中科院院士的评选中,之前没有任何学术专著和理论成果的张曙光,仅靠2007年一口气发表的两本专著和5篇论文,就把众多院士给忽悠了,两次参评,一次差7票,一次仅差1票。这不禁令人怀疑,这批专著和论文到底有多高的质量,能入得了众多院士的法眼?

  实际上,早在张曙光在参评院士时,就有铁道部工作人员向中科院举报,称张曙光两本专著为捉刀代笔之作。代笔之事,后来被媒体调查证实。既如此,对张曙光的调查,除了受贿,也应该包括他有没有用赃款请人捉刀。忖度常理,为人捉刀,不可能免费劳动,张曙光耗费了多少银两?由于张曙光身居铁道部高位,即便不直接破费,也可能存在利益输送,或慷铁道部之慨,以达到权力自肥的目的。无论哪种情况,都须彻查。

  此外,张曙光承认,对于这1600万元,他打算当选院士后送点礼品或营养品。这又留下了一连串悬念:给谁送礼?礼品价值几何?是否涉嫌行贿?总不可能一千多万都用来买礼品吧?当然,由于只是打算,并不能论罪,但在其心中恐怕有不少受礼人选吧?

  虽然法庭认定张曙光没拉票也没送礼,但在院士评选中,公关、拉票和送礼现象是存在的。曾有工程院院士透露,院士评审过程中存在拉票现象,“我只能保证自己不收礼,其他人我不保证”。中科院院士邹承鲁也说过,“有些院士,说得不客气些,没这个水平却被选上了,原因就是做了幕后活动”。

  在今年6月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坦言,我国院士制度存在一些社会关注、科技界反映较突出的问题,比如有时院士遴选受非学术因素干扰过多。所谓“非学术因素干扰”绝非虚言,这正是院士制度改革的原因。

  并无学术能力的张曙光,参选乃至差点当选院士,属于不折不扣的丑闻,反思张曙光这一个案,上升到对院士制度改革的雄阔命题上,才更有现实价值。

  相关报道见08、09版

(原标题:张曙光案宣判院士评选问题待解)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张曙光 院士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围攻周小平不是网络大V的光荣
  • 今评媒:晋宁冲突官方通报和媒体报道,该信谁?
  • 今评媒:谁为征地拆迁群体暴力负责?
  • 新京报:晋宁暴力械斗,当地政府有无渎职
  • 人民日报:法治是化解社会冲突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