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治波:为何有人将周小平视为眼中钉

2014年10月24日07:25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林治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旗帜鲜明地阐述了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历史使命和价值取向,成为近期大家关注谈论的焦点。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应邀参会的网络作家花千芳和周小平却成了另一种焦点,成为一些人非难攻击的对象。何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实在发人深省。

  笔者和周小平、花千芳在网络上有过互动。在我看来,花千芳言语质朴,周小平文笔犀利,两人的共同之处是爱国。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两位青年立场鲜明、正直向上,是网络上典型的正能量。邀请他们参加座谈会,表明了中央的立场和态度。

  然而,舆论场上却出现了对两位青年找茬攻击、谩骂诋毁的另一种声音。不得不说,这些声音没有建设性,甚至缺乏起码的善意。当然,自发地站出来支持两位青年的网友也不在少数,从而形成了激烈的交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今意识形态领域尖锐的分歧和对立。

  爱国本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之事,现在却成为一个问题,诋毁、诽谤、嘲弄爱国主义甚至成为一种时尚,以致公开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竟成了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一些人把西方特别是美国想象为绝对美好的样板和政治正确的标杆,思想政治立场唯美国马首是瞻。他们罔顾中国几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实,更不承认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而一味地主张向西方特别是向美国看齐。这样一来,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和拥护社会主义体制的思想观点就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正如网友周知惟所说,“凡是由衷地赞美我们这个国家与民族的公民,都可能会遭受无理、无情、甚至无耻的批判,倒是谩骂与仇视自己国家的思想占据了网上舆论的主流。这是一种社会病态。”一些人以鸡蛋里挑骨头的态度责难攻击周小平、花千芳的原因正在于此。他们既对座谈会邀请周、花而非他们自己大发醋意,又对两位青年秉持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进行攻击,更是借此宣泄对高层、对体制的不满。

  由此我们不禁想到言论自由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那些把西方想象为自由王国的人们,因为无知而幼稚肤浅。我理解,自由从来就是和规矩相互依存的,自由是对规矩的自觉遵循,规矩是对自由的硬性保障。从这个理解出发,我们就知道个人应该如何对待言论自由,就会理解党和政府应该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思想言论的自由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这种自由不应该逾越底线。

  实践证明,舆论需要引导,也需要管理。引导是软方法,应讲究艺术;管理是硬手段,要理直气壮。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肆意侮辱开国领袖、妖魔化中国革命、攻击现行体制、责骂爱国主义的怪象,难道不应该管理吗?当舆论引导、规劝说理对这些人无效之后,管理的手段就是必需的。

  我们希望的是,思想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能够在循循善诱和严格管理中不断改善,经过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让爱国者饱受攻击的现象彻底成为历史。▲(作者是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意识形态 周小平 言论自由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华网:杜汶泽们,休想吃我们的饭,还砸我们的锅
  • 环球时报:“爱国贼”骂的不是贼,而是爱国
  • 今评媒:避重就轻哪家强 人大代表荣兰祥
  • 中青报:都什么年代了还在搞游街示众
  • 扬子晚报:宁撞教练车不撞奔驰 这个逻辑越想越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