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承沛:创造“品牌红利”接续“人口红利”

2015年03月04日07:32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唐承沛

  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口红利”起了至为重要的作用。如今,数量型“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低成本优势趋于减弱。要拓展新的增长空间,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创造并更好释放“品牌红利”,以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引领新常态发展。

  “人口红利”难以为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有利的人口结构,实施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政策,极大改善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充分激活了劳动力的潜能,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会。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打开了庞大的国际市场,借助丰富的劳动人口、低廉的产品价格,我国发展成为加工大国,奠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可以说,“人口红利”及传统要素投入主要支撑了规模扩张,粗放式增长一定程度上是“人口红利”的副产品。

  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开始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依靠“人口红利”维系的制造业竞争力及其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受到冲击,“中国制造”面临转型阵痛和现实危机。与此同时,国内产能进入过剩,国际市场持续不振,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即使劳动力总量继续增加,原有的增长模式也已经难以为继。

  改造发展模式是当务之急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转型任务紧迫而又艰巨。 据统计,我国已有200多种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绝大多数产品产能过剩,一些行业产能、规模已接近极限。如果不能有效实施转型,经济增长就迅速进入瓶颈,这是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发生而又必须直面的问题。

  纵观发达经济体,在现代化过程中,没有一个是持续地以“人口红利”支撑经济增长。而是当工业化进入高潮后,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需求提升,在政府产业政策导向下,引发大规模品牌化过程,以技术创新、品质改善和品牌运营推动经济发展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我国绝大部分产品还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结构不优、层次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改造发展模式是当务之急。尤其需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强化高端意识和精品追求,努力改变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状况,使质量、效益、品牌成为各行各业的价值追求。当前,亟须调整以规模为导向的产业政策,坚决扭转盲目追求总量、普遍急于求成的发展倾向,克服传统思维定式和粗放式发展惯性,进一步把发展转到提升经济内在品质上来。

  “品牌红利”拓展新空间

  创造“品牌红利”,是以品牌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切实增强品牌创建和运营能力,涌现一大批强势国际品牌和区域品牌,实现整体产业品牌化跃升,塑造良好国家品牌形象。通过技术、人才、管理、标准化、商业模式等一系列创新要素的系统集成,形成巨大的品牌溢价效应和综合竞争实力,持续推动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我国已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研发能力、技术装备、工艺水平、营销手段等都已今非昔比。随着教育、培训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劳动力代际更替,劳动人口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国内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呈现个性化、高端化消费趋向。综上所述,我国具备大规模品牌化发展的产业技术基础、劳动力素质保证和市场需求牵引。

  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是持续演进的过程,而“品牌红利”的释放又是逐步增强的过程,这中间就存在一个接续期,按照先发国家的经验,预计将延续10-15年左右。这个阶段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任何转型升级都不是自然发生的,工业化并不必然带来品牌化。为此,要把实施品牌战略导入产业政策,在国家层面上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引导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在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倒逼之下,如果1/3的GDP对应的产品和服务升至中高端,所带来的溢价效应就极其可观,就完全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因此,创造“品牌红利”以接续“人口红利”,促进中国经济跨向中高端水平,既是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迈入更高层次的必由之路。

  ▲(作者是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秘书长)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品牌 人口红利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风暴眼:新一批军老虎落马,七大军区无一幸免
  • 北京晨报:9死23伤案罪魁不止奔驰女
  • 广州日报:不让利益算计泯灭人性之善
  • 王海涛:在穹顶之下火并
  • 新京报:为儿童利益限制离婚,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