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国强:嘲笑消费者,就有消费信心了吗

2015年03月01日06:19  钱江晚报 收藏本文

  本报首席评论员  戎国强

  近来,关于中国消费者在日本“扫货”,有不少指责、嘲笑的声音,有的说,中国人在国外买到了商品,却没有买到品位与尊重;有的甚至把“教养”二字都搬了出来,说是“让空洞无止的消费来遮掩教养的匮乏”等,同时又教导消费者要对中国制造有信心。

  中国消费者在日本“扫货”,真的应该被嘲笑吗?

  比如说“品位”和“尊重”。嘲笑者没有说,买什么才叫有“品位”,是说“马桶盖”不雅吗?有洁净功能的马桶盖,满足了舒适和卫生的需求,怎么不雅了呢?对消费者来说,难道还有比质量过硬、价格合理、服务周到更大的尊重吗?以次充好,价格虚高或价格欺诈,是对消费者最大的不尊重;不但是不尊重,还是侵权行为。据报道,为了迎接今年“中国春节”庞大的中国旅客流,在大年初一的银座街头,东京警视厅出动了特别交警,指挥5分钟便有一辆接载华客旅游大巴的高流量;同时,成田机场和羽田机场更为“满载而归”的中国旅客作出特别安排,超重行李一律不收费。

  当然你可以说,日本人这是看在钱的面子上;但是,这总比花钱买气受要好一千倍吧?钱是靠劳动挣的,尊重你劳动,不对吗?难道还是不把你的钱当钱来得正确?

  有人要求中国消费者应该对中国制造有信心,这是片面的;中国消费者对一些国产品牌,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是,总体来看,国产品牌的竞争力还是偏弱,不足以全面支撑消费信心。不妨就以马桶盖为例,来看看消费信心究竟来自哪里。

  昨天浙江在线报道说,杭州市民王先生,在日本的商场里看到一款松下的马桶盖,包装箱上印着中文,产地“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松乔街2号”,兜了一大圈,买到的居然还是自家门前生产的东西,那不是等于当了回人肉搬运工?但是能不能不当这个搬运工呢?不能,因为这个型号的马桶盖在国内没有同时出售。客服人员表示,“这是专门提供给赴日本消费的中国顾客”;就是说,你要买这款马桶盖,非到日本去不可。为什么这么牛气呢?报道说,“这款马桶盖的生产标准完全依据日本的相关标准生产,从质量上来讲要优于国内的同品牌产品”。原来,日本厂家吃准了中国同类产品的弱点,就是要压你一头,让中国消费者为我的产品掏钱,而且还能助旅游业一臂之力。日本产品的信心,就来自其上乘的质量;有质量,就有消费信心。

  这个事例表明,产品质量,是对消费者最大的尊重,也是消费环境的核心部分。产品质量过关,就少了很多投诉、索赔的烦恼;而投诉难、索赔难,是消费者在国内消费最憋屈、最无助的时刻。一味指责消费者,对改善消费环境有好处吗?

  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有良好的消费环境,就不用为消费信心发愁,中国消费者,同时也是“中国制造”的生产者,他们创造了世界第二的GDP,当然也有权利享受高质量的产品带来的生活品质。在境外“扫货”,其实是他们用人民币为产品质量投票。嘲笑消费者,只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原标题:嘲笑消费者,就有消费信心了吗)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消费者 消费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风暴眼:海外巨资开分舵建酒店 少林寺的钱哪来的?
  • 新京报:“撕港澳通行证”的部分内地人只是极少数
  • 京华时报:患病女孩被囚五年照出谁的尴尬
  • 新京报:让足球改革唤醒大众踢球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