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波
又到“两会”季,媒体一般都会推出各种盘点。某家媒体昨天的一个盘点让我多看了几眼,其标题是:那些消失的企业家们。不出所料,那些消失于“两会”会场的企业家们,几乎都是涉嫌行贿等违法犯罪而失去了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资格。
今日中国的很多商人处于某种困境当中,这是一个实情。官商之间伴生犯罪率如此之高,显示政商关系出了结构性的问题,而非个别的官商勾结。公共政治与私人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不如此,不单是有更多的企业家可能“沦陷”,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也会因此大受影响。
我最近在阅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筱才先生的《政商中国》。透过此书可以发现,政商化正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一种令人瞩目的政治经济现象。历史一页页翻过,今日中国的大环境与百年前自然大不相同。但是要承认,当下政商关系的扭曲仍非个别问题。
政商关系向来是个亦老亦新的大题目。政商关系本属中性,无所谓好坏,但由于权力与利益一旦走近,比较容易出现利益的输送与投机,故也常常陷入不健康的状态中。
因为工作关系,我曾经接触过一些如今已在狱中的企业家。有些人曾风云一时,意气风发,奈何东窗事发,最终锒铛入狱。在高层强力反腐以来,企业家出事的名单越拉越长。有些人希望通过移民来逃避追责,但多半并不如愿。
近一两年里,落马的官场“老虎”层级之高、数量之大,也令人慨叹。这些“老虎”并不只是栖身于行政系统,党务系统、司法系统甚至军队中,都有许多高官被拿下。事实上,在不少企业家消失于“两会”的同时,也有不少高官同样消失于“两会”。
这说明,不正常的政商关系在为利益同盟输送了大量利益的同时,也给当事官商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每隔一两天即有某只“老虎”被曝落马,这种有形无形的压力对于有利益勾连者来说,可想而知。毫无疑问,当下的政商关系有必要得到更清晰的梳理。大面积的出事则是在提醒:关注政商关系,不能拘泥于单个案例,而要在体制与结构上多加考虑。
单个的官商勾结案例危害终究有限。即便那些家里藏了一两亿现金的贪官,所涉及还只是金额问题,或只在某几个项目上让利于商。比之危害更大的,是政商利益同盟的形成。一种,是如刘汉之类,在公权力的庇护之下,商业利益黑社会化;一种,是公权力在立法、公共政策等环节即开始为商界代理人输送利益做准备,其结果,一定是形成特殊的利益集团。危害最大者,是后一种。
这种特殊的政商利益集团,以温文尔雅的方式危害社会。有些时候,其中的公权力会披着合法性外衣,以公共利益之名进行有倾向性的决策。有心者大可以去思考:现实当中的诸多公共政策,哪些可能会有输送利益的嫌疑?以政策、制度之名牟取暴利,真的是“杀人不见血”了。
此类政商利益集团逐年经营,慢慢就会形成稳定的暴利获得机制。这是可怕的。中国商业环境会因此大受其害。这种利益同盟越多,“劣币驱逐良币”的力量会越大。中国经济的未来,还谈什么创新发展呢?因此,当今反腐的要义,绝不只是在利益输送层面打掉一些“老虎”或“苍蝇”即止步。破除政商之间的暴利生产结构,乃是更紧要的事情。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