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伊核协议,希望与隐忧并存

2015年04月17日07:41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美】罗伯特·A·曼宁

  世界对于伊朗核框架协议的反应已经尘埃落定,我们最终取得了何种成果?如果该协议最终得以完成,至少将会限制伊朗的核项目,将一个可能的核扩散国转变成为门槛国,重新复兴伊朗经济,并再定义核不扩散条约。

  然而,支持者和批评者都就协议对于地区、美伊关系、伊朗未来等重要意义心存不切实际的期望。

  怀疑论者将核协议视作“伊朗不可避免地走向制造核武器道路上的一小段弯路”,解除制裁将给予德黑兰以更多资源来扩大其地区影响力。还有人认为,美国的中东战略正在危险地向伊朗倾斜。

  支持者则希望,达成协议将导致当代版的“尼克松向中国开放”,结束中东核扩散危机,并使得伊朗能够更加融入世界体系,减少地区纷争。所有这一切都有可能,但前路也存在不确定性。

  根据框架协议,伊朗将把离心机数量和低浓缩铀的库存量大大削减,今后的铀浓缩活动只在纳坦兹核工厂进行,在15年内不再新建其他浓缩设施。此外,还将之前秘密的福尔多地下浓缩铀工厂改造成为用于和平目的的科研机构。一些有限的活动将限定在10年至15年之间。

  最为重要的是,该协议要求建立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机制,国际原子能机构将能够监管伊朗核项目的方方面面,包括铀矿开采、浓缩铀活动以及“怀疑检查”等。但鉴于双方彼此之间信任关系尚未完全建立,协议可信赖度的关键在于核实和执行。

  美国和伊朗分别公布的事实清单表明了达成最终协议所需解决的艰难问题。双方不同的解读意味着,伊朗库存的浓缩铀的前景、解除制裁的速度和规模、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管和核实的范围与期限依然不明朗。

  伊核协议一旦最终达成,可能将对核不扩散条约体系以及亚洲地区带来长期影响。允许伊朗进行浓缩铀活动为核不扩散条约确立了新标准。沙特甚至韩国等国肯定会援引该标准,并要求进行完整燃料循环活动。事实上,协议的达成有可能让伊朗成为像日本或加拿大这样的“事实核国家”。

  就东北亚而言,该协议是中美两国在全球重大安全事务上进行合作的典范。但问题依然存在,朝鲜对该协议作何反应?这是否会成为平壤考虑的模式?

  对于中东地区的影响还有待观察。沙特支持该协议。但外界担心,随着德黑兰寻求扩大影响力,拥有更多资源的伊朗将会加剧业已存在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冲突。

  批评者和支持者都无法准确预知最终协议将会带来何种后果。而在这样一个充斥混乱的地区,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等失败国家饱受冲突摧残,核协议是一个罕见的积极进展。▲(作者是大西洋理事会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国际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曾担任美国副国务卿高级顾问,本文由王晓雄翻译)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伊朗 伊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中青报:不要一看到官员自杀就想到“畏罪”
  • 扬子晚报:该不该放行“扶不起”的讹人老人
  • 南都: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
  • 风暴眼:强哥不高兴,处长拖沓“把关”怎么破?
  • 环球时报:下行压力不小,信心决非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