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赠房寻狗切肤之痛

2015年06月01日07:46  北京晨报 收藏本文
围观者习惯用“划算不划算”来算计,而空巢老人却追求的是“应该不应该” 围观者习惯用“划算不划算”来算计,而空巢老人却追求的是“应该不应该”

  近日,来自北京的一条寻狗启事引起网友热议。张贴寻狗启事者表示,小狗在数日前走失,如果有热心人能够帮助找回小狗,狗主人愿用位于北四环一套价值400万的两居室作为酬谢。 (5月31日《北京青年报》)

  在日常生活中,“寻狗启事”屡见不鲜。为了找回爱犬,失主往往以“好心人”的精神激励和“必有重谢”的物质回报来提升人们利他行为的动力。然而,在流动迅速、信任缺失的陌生人社会,难辨真伪、含糊不清的酬谢承诺,通常起不到预期的激励效果。这一次,空巢老人“赠房寻狗”却打破了这一窠臼。

  韩非子在《八经》中言:“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这一点,在“赠房寻狗”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房价高企的时代背景下,一套价值400万的房产无疑具有十足的吸引力,迅速引发关注。

  围观者习惯用“划算不划算”来算计,而空巢老人却追求的是“应该不应该”——只要能够找到爱犬,即使成本高一些也在所不惜。在旁观者看来,“赠房寻狗”显然得不偿失;而在空巢老人的价值排序中,爱犬的价值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 

  伴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变、社会关系的弱化和情感生活的淡化与私密化,经常导致以宠物作为情感支持的替代品。小猫小狗在有些人看来不值一提,有些人却视为珍宝,甚至把它们作为不可分割的家庭成员。子女均在国外、独自一人生活在北京的空巢老人,与生活照料的缺乏相比,情感空虚和精神孤独更是切肤之痛;与之朝夕相处的爱犬,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巢老人的“精神苍白”。

  我们要更多地关注空巢老人的生存生态,多方位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关心。

  杨朝清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空巢老人 爱犬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网警公开巡查,什么人才会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