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中踌躇 在自然中徜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5日08:44 青年参考 | |
“它的建筑特色独步世界,每走100米,你就能看到一座寺庙。” “境内有8个8000米的高峰,是登山者的乐园。” “闭塞的地理环境让人感觉是个逃离现代文明的天堂。” ——这就是人们口耳相传中的尼泊尔。 陈玉明 去尼泊尔之前,在国内听到过一个关于加德满都河谷来历的传说。这与一位中国菩萨有关。相传很久以前,加德满都还是一片汪洋,明镜般的湖面上,漂浮着一朵洁白晶莹的莲花,泛着神奇的蓝光,来自中国的文殊菩萨对着莲花说:这是佛祖的化身,我要让它开放在所有人的心田。言毕便用一把智慧之剑,劈开了南边的山,莲花顺水而下。水流完了,现出一片宁静的河谷。文殊菩萨的头发变成了满山的树木,而头发中的虱子则变成了林中的猴子。 这则奇妙的传说里暗藏的玄机说的是中国的和尚来到这里将佛教发扬光大。而两千年前从这里出发的传教者却在中国大地上将佛教发挥到了极致,其影响大大超过了国产的道教。去年,我随《外经导报》组织的一个考察团到尼泊尔,见到了这个加德满都河谷。尼泊尔的大部分古迹也集中在这里。 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就在这条河谷中。 我只用了6个小时,就飞抵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到达的西天净土。当尼航客机在加德满都机场徐徐降落时,我透过舷窗望着下面神密而又陌生的都市和远处阳光下闪着银光的皑皑雪山,想从中找到那条佛教东传的道路,想像当年释迦牟尼的弟子们,背负佛经,从这里跨过喜马拉雅山,越过青藏高原,进入中国进行佛法传播的身影。就是这批人从两汉始至盛唐,竟使得生活在盛极一时的东土大唐的和尚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把这片被雪域高原阻隔的不毛之地当作了西天圣地,顶礼膜拜,如醉如痴,以至演绎出像唐玄奘不辞劳苦,远涉万里感天动地的取经故事。 我这个从来不礼佛的现代人,选择到尼泊尔旅游的原因,是想窥个究竟,是怎样的土地竟孕育出这个既不爱美人也不爱江山的立志苦行的迦比罗卫国的悉达多王子。当进入加德满都市区,我恍若穿过时间隧道,回到了上个世纪,在这个50万人的都市中居然看不到什么现代化建筑,拥塞的道路上尽管能看到几辆出租车,但更多的是绘着光怪陆离图案的人力车和机动三轮车。当地居民的衣着带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似乎与现代文明隔绝已久。 这是一个真正的农业国,农业人口占全国的80%以上,工业化程度很低,这几年发展最快的要数旅游业。仅加德满都就有150多家宾馆旅社,但星级的只有十多家,大多数是市民自己利用自住房开的小型旅社,最便宜的每天收费5美元。连一些寺庙也不甘寂寞,把僧舍当作旅店,开门纳客,接待游客的是身着教服的印度教徒。让我不解的是佛祖的故乡人,大部分人信仰的是印度教,信仰佛教的只有7.8%。 东方游客一般都要到传说中佛祖的诞生地——蓝毗尼去。据说连蓝毗尼的发现,也与中国佛教有关。1895年,一位研究中国佛教的德国学者,到中国西安查阅中国古代佛经时,偶然发现传说中的释迦牟尼出生地蓝毗尼原来就在尼泊尔与印度交界处的一个叫派勒瓦的地方。 展现在我面前的蓝毗尼其实是一片绿草如茵的大花园。惟一能够与佛祖有关系的就是花园中的那棵传说是佛祖悟道的枝繁叶茂的菩提树,如果真如此,这可是生活了2500多年的不老树。倒是附近那个纪念将佛教发扬光大的阿育王石柱比菩提树更可信,上面镌刻的经文虽历经沧桑,但字迹依稀可见。四周有许多明显是近代建造的佛教寺庙,其中有一座寺庙完全是中国式的。 与我随行的国内游客有的对着菩提树双手合十,有的焚香,庙里的佛家弟子经不住现代商业的诱惑,把菩提树变成了摇钱树,以一元钱一片的价格向中国游客出售菩提树的叶子。游客们也不去计较真假,争相购买。一位东南亚华侨打扮的老年游客虔诚地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装进衣袋。他大概觉得来自佛祖故乡的一切东西一定是比国内的泥胎木塑更有灵气。除了蓝毗尼,加德满都附近的帕坦以及巴克塔普尔也有一些佛教寺庙。 而吸引西方游客的却是尼泊尔境内的大片处于原始生态的山光水色。和我同住在一个旅社的来自德国的小伙子意利文,他和女朋友已经与一家从事探险游的旅行社定好了到马纳斯卢峰的徒步旅游线路,整个行程大约20天的时间。其中大部分时间宿营在荒野之中。他说这里的雪山、峡谷、溪流是从事徒步、自行车越野、漂流、滑翔、蹦极等冒险运动的天堂。好多西方人都是冲着这个来的。 看来,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尼泊尔找到了迥然不同的旅游方式,一个在历史中踌躇,一个在自然中倘徉,这也是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与自然中的不同选择。 声明:《青年参考》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