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婴成乞讨工具追踪:警方在东莞发现弃婴(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8日11:54 南方都市报 | |
一张写满“悲惨身世”的纸板,一个哇哇啼哭的婴儿就这样躺在冰冷的城市马路上,为自己的“父母”赚取路人的同情和金钱。摄影:本报记者韩一鸣 孙涛 涉嫌领养弃婴当作讨钱工具的刘允顺夫妇也被警方找到。因存在管理漏洞,龙岗镇敬老院昨起停止办理临时寄养 深圳街头抱婴乞讨现状调查 清晨的阳光洒在深圳街头,然而无论是这个城市的主干道,还是城中村的小巷,经常 这些行乞者往往写下描述自己悲惨身世的文字,自称抱着的婴儿是他们的亲生孩子。有了这些婴儿,行乞者更容易博得路人的同情,能得到更多的施舍。但经过连日观察,记者却发现这些被抱婴儿中有一些并不是行乞者亲生的,行乞者通过种种途径得到婴儿后,就把他们作为了自己讨钱的工具。 本报连续报道了不法分子涉嫌从龙岗镇敬老院领养弃婴作乞讨工具一事。报道引起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前天下午,龙岗区民政局,龙岗、龙城街道办筹备组领导责成有关部门调查此事。昨日下午6时许,这名弃婴在东莞被警方发现,刘允顺夫妇也已经找到。据介绍,昨天,龙岗镇敬老院已停止办理临时寄养。 据龙岗镇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龙岗镇敬老院是镇级社会养老福利院,主要是照顾孤寡老人的饮食起居,在功能和设施上不符合收留弃婴的条件。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更有利于弃婴健康成长,镇敬老院之前采取了社会共同抚养的解决办法,将弃婴给有能力、身份明白的人临时寄养。但由于在核实身份上存在管理漏洞,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龙岗镇敬老院已立即停止办理临时寄养,并表示以后凡有遗弃婴儿送到敬老院,该院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一律按收养程序到龙岗区民政局办理。 记者目击 抱婴乞讨者出没大街小巷 一小时讨到40元 时间:11月10日上午8点 地点:东门步行街茂业百货附近 一个满身污浊的中年男人蹲坐在街边,身前躺着一个小小的女婴。她看上去还不足月,小小的脸上满是灰尘和泥土,整个身体蜷缩在红色的襁褓中。 男子身前放着一块木牌:本人姓黄,来自山西,一家三口来深圳好几个月都没找到工作。妻子又急又饿病倒了,我不但没钱给她医治,而且连全家的饭钱都没法筹来。孩子已经饿了三天了。该男子不停地向路人作揖说:“行行好吧,孩子实在太饿了,就给几块钱让她喝碗粥也好啊!” 因为正处繁华的商业街,来往的路人很多。不少市民看见女婴,都纷纷丢钱在男子身前的乞讨碗里,一位年轻的女子走过来一次就丢下了20元,还低头对乞讨男子说:“好好给孩子买点吃的,别饿出病来,这么小就受这样的罪,太可怜了。”据记者观察,在一个小时内,该男子乞讨碗里就多了40多元。 百米路上20多人行乞 时间:11月13日晚9点 地点:振华路到华强北路一带 华灯初上,食肆酒家满布的振华路从白天的沉闷中渐渐“苏醒”,也成为乞讨者最理想的活动场所。 记者沿着振华路由东向西一路走过,发现几乎每家饭馆酒店前都站着三四个乞讨者,在100米的街道上乞讨者竟有20多名。乞讨者以中年妇女居多,她们都衣着简陋,双肩背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婴儿,手里拿着一个食客用过丢弃的饭盒来讨钱。 这些乞讨者似乎遵守着一定的规则:一旦看到有人从某家酒店经过,只有守在该酒店门口的乞讨者会迅速围上去乞讨,其他的乞讨者则“静观其变”。她们闲的时候相互还会聊聊天,“今天你讨到多少”这样的问候经常可以听到。背着的婴儿也都面黄肌瘦,看上去精神十分不好。 抱婴乞讨每天按时“上班” 时间:11月15日晚7点到8点 地点:南山区白石洲深南大道附近 在深南大道白石洲公交车站台上,一个30多岁的妇女把一个婴儿放在地上,随手就用粉笔在地上写上自己的悲惨经历。她说躺在地上的是自己的儿子,刚满1岁,因为她没找到工作,孩子连饿几天,终于病倒了。市民都动了恻隐之心,纷纷解囊。此时,从远处走来两个巡逻的保安,乞讨的妇女一看到他们,立刻抱起孩子,拿着盛满钱的碗,匆匆跑开。 巡逻过来的保安员小王说,一个月前这个乞讨的女子就经常在这里出现,抱着婴儿沿街乞讨。“开始的时候我们也非常同情,我还给了好几次钱。”小王说,但后来他发现,几乎每个晚上一过7点,这个妇女就准时出现在站台,“好像上班一样,而且她总是说着一样的话,生病的孩子也一直没治好过。”小王说,这个乞讨的妇女每天都能讨到100元左右,按道理,早就应该攒够给孩子治病的钱。“更可怕的是,这个女子后来抱过来的生病的婴儿经常换,有时是男孩,有时是女孩。” 附近的居民也告诉记者,这一带抱婴儿乞讨的妇女很多,她们抱的婴儿经常变换。随后几天,记者又多次来到此地,每晚都可以看到抱婴儿乞讨的场景,但保安和居民所说“婴儿经常变换”的说法一直没有得到亲眼证实。 八岁男童抱满月女婴乞讨 时间:11月24日中午11点左右 地点:深圳火车站附近 在火车站附近的和平路上,一个身材瘦小的男孩一手抱着一个女婴,蹲坐在路边,另一只手端着一个饭盒向路人乞讨。 记者往小男孩饭盒里放了10元钱,他立刻用稚嫩的声音很老练地说:“谢谢老板。”随后他开始用很浓重的方言和记者聊了起来。他说自己今年8岁,妹妹刚满月,他和爸爸、妹妹一起从老家湖北到深圳已经有2个月了。爸爸原以为到深圳可以投奔老乡,找一份工作。可是来了以后发现老乡早就离开深圳了,爸爸不得不四处筹钱,又一直找不到工作,他终于累倒了。.小男孩说,来往行人一般都会给一些钱,一天下来也可以讨到六七十元,够他们一家吃饭了。 记者发现,在火车站附近这样的孩子还有不少。 市民质疑:“这些婴儿不像乞讨者亲骨肉” 这些婴儿是否真的都像乞讨者说的那样“是亲生的孩子”?不少市民都表示出怀疑。 疑点一 乞讨者“悲惨经历”大致相同 刘先生说,最初让他感到不对劲的是,他观察到这些乞讨者喜欢“扎堆”,凡是哪里有一个抱婴乞讨者,只要他一天能要到30元以上,第二天这里肯定会出现其他的抱婴乞讨者,新来的也会有一个和别人类似的悲惨经历,“经历如此相同,让人不由得产生怀疑。” 疑点二 婴儿非饿即病总不见好转 “这些被抱的婴儿不是饿的,就是病的。这些乞讨者每天都能讨到近100元,可是这些病了或饿了的婴儿,身体一直都没见好转,反而越来越差。”刘先生说,他很怀疑这些大人并不是婴儿的亲生父母,乞讨得来的钱也被他们自己花了,并没有花在这些婴儿身上。 疑点三 乞讨者所抱婴儿经常更换 市民唐阿姨也有相同的感觉:“我总觉得这些婴儿不是讨钱的大人亲生的!我观察到其中有一些讨钱的大人,抱着的婴儿或孩子经常变换,但他们说的悲惨经历一直没变过。” 采写:本报记者宋元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