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造美女”公开身份彰显社会宽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8日10:51 新华网 | |
新华网武汉1月28日电(记者戴劲松)春节前夕,哈尔滨姑娘曹丹丹在脸部进行整形后便主动接受记者采访,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其手术前后的相貌变化。这并没有给年仅21岁的她带来丝毫不快。 这位正就读于广州外国语学院的女大学生十分平静地说:“我希望自己的选择能得到大家理解。虽然不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但身边大多数亲戚朋友的支持立场,还是让我 此后半年内,曹丹丹的身体上还有10多个部位要进行手术,几乎是“脱胎换骨”,成为“人造美女”。自号称“中国第一人造美女”的郝璐璐于去年底勇敢“出炉”后,全国各大中城市近来已有不少女孩公然走向手术台,给人一种整形热空前的印象。有报道称,美容继住房、汽车、旅游之后成为中国第四个消费热点。 但事实上,中国美容业已走过10年,成功例子早已数以万计。可在10多年前,做美容手术完全处于“保密”状态。用全国知名整形专家汪良明的话说,中国已涌出了大量“人造美女”,只是过去从来没有人敢公开承认自己是被“塑造”出来的。 正是长期有担忧舆论压力而把做美容手术看作个人隐私的心态,才有了郝璐璐今天的“第一效应”。“更确切地讲,郝璐璐应该称做中国第一位自愿公开暴露身份的‘人造美女。”汪良明说。 武汉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陈望衡教授说:“美容本身是个人在物质生活提高后的一种精神需求,这是一种社会进步。而做美容手术的人敢于公开身份,且不谈商家的市场运作等因素,从更深层次上看,体现了社会宽容度日趋提高,这也是一种进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社会宽容度还相当低:歌星邓丽君的歌被斥为“靡靡之音”而禁止社会公众听唱,当时青少年引为“时髦”的喇叭裤、高跟鞋以及烫染头发等也都被视为腐朽生活方式…… 武汉中澳整形医院院长余欣芮也强调,公众应用平和的眼光去看待“人造美女”,否则会伤害了还非常稚嫩的中国整形美容业,进而增加消费者的心理压力。像吃饭穿衣一样,美容是个人的选择。面对这些爱美者,一个有良知的医生会帮她们分析判断,如果能起到好作用则会鼓励,否则就加以劝阻。从目前的反映来看,社会给了“人造美女”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姚建宗认为,对少数人的群体及其生活方式的宽容与尊重,是一个社会真正走向文明、开放和进步的标志。从人对自己幸福生活的理解、感受和追求来看,生活方式的多样性选择乃是本性使然。因此,一个社会惟有顺应人的这种本性而容忍、鼓励其公众独立自主地进行生活方式的多元选择,才有可能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不过,一些业内人士对当前“人造美女”有些过热的势头表示担忧。有学者表示,在不反对任何人追求完美的自由和行动的同时,也须提倡智慧、善良、爱心、独立以及心理健康等诸多内在品质和修养。(完)(来源:新华网) 相关专题:“人造美女”时代来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