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238起盗窃案的启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15:28 CCTV《法治在线》 | |||||||||
主持人崔志刚:在刚才的节目当中我们看到了哈尔滨警方经过缜密侦查,侦破了一起猖狂作案238起,涉案金额高达上千万元的入室盗窃团伙,这个团伙有12个人组成,年龄大约都在30岁左右,而且作案手段也相当的高超,在我们今天演播室请到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王大伟教授,一起来关于对于这类案件的打击和防范问题。 那么王教授,看完刚才的节目,我觉得我都有点惊诧于作案的手段和它的数量,据
王大伟:对,这确实是大案,比较大的案件。那么这个案件本来有一些特点,我们说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盗窃集团,这样一个盗窃集团,我们过去用犯罪学的理论来讲是一种犯罪亚文化。你看他这个犯罪集团一个就是互相传授犯罪的技能,这个犯罪的技能里你看是怎么开锁,每次锁里都有一种是果冻似的,自己有配料的,这是开锁的技能,把风的机能,是一个完整的犯罪集团,有把风的,有销赃,有作案的,有开锁的,是一条龙,这一条龙的各个里面都有技术的分工,他们互相的传授这种技术。这个集团一方面提供了作案的技能,另一方面还有一种中和技术,就是他们彼此在道德上互相宽容,给提供一种借口。比如说可能有的年轻人刚进去做案,他就会说没事没事,这个不算犯罪。这两种一个是道德上的互相暗示,一个是技能上的互相学习,就构成了一个典型的盗窃集团。它要这么发展下去倒是很危险的。所以现在这个侵财要严厉打击,在严厉打击专项斗争中,对入室案件要狠狠打击,对这种团伙绝不手软,给他以致命的摧毁。 主持人:王教授我们刚才也谈到了,这个团伙的入室盗窃采用的手段还是比较高超的,并且制造了238起案件。这当中有一个细节非常有意思,我们再来一起看一下。 同期: 民警:你们这个团伙,一开始作案的时候采用什么手段? 李茂志:一开始学了撬棍撬。 民警:撬防盗门之后,后来演变成用什么? 李茂志:后来演变成跟开锁的学的,他认为这样安全。 记者:刚才听到这个犯罪嫌疑人说,他对开锁的技术是跟开锁人学的,就这个案件当中暴露的问题,我们应该对这种职业开锁行业进行一个什么样的规范? A:必须严家规范,一个方面,你要是开锁,要是从事这项行业,一定要得到主管部分的批评。这个所谓的主管部门,一个是工商这方面你要有许可证,有营业执照,但是这块,既然你牵扯到开锁,还要受到公安机关的审查。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就是你开了锁之后一定要有身份证。如果你把这些开锁的技能无偿地教给别人,甚至是教给犯罪分子,如果你知道他就是犯罪分子要开锁的话,你教给他,这里边你要承担你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个你是绝对逃脱不了。 主持人:有没有像我们刑法当中规定教唆犯的嫌疑? 王大伟:肯定有教唆犯,而且也有共同犯罪的嫌疑。 主持人:这个案件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对我们自身的财产安全的一些担忧,我们怎么样能够防范,不让这些案件再次发生? 王大伟:一方面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另外一方面要科技强警,现在我们有的地方搞社区警务,搞得非常好,在小区里都设上一个探头,一个警务室里设6个探头,犯罪分子不管走到哪里都处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当中,都处于人民的监视之中,这是一个比较,现在比较新的东西。还有一个要观念预防,要把这些知识,防范的知识传授给人民群众。一般的来说,盗窃防范的有三个原则。一个就是增大犯罪的代价,我们要把锁弄好。你像本案中,他去开锁,它有一套。但是你可以多设锁。比如说防盗门,什么叫一个安全的防盗门,你开五分钟开不开就是安全的。为什么?犯罪分子的作案动机受到严重的挫折。 主持人:就要考虑。 王大伟:你要是两道防盗门里头再弄上7个锁绝对开不开,比如汽车。一般来说咱们中国人可能一道所两道锁,但是西方强调7道锁,底钢、方向盘的方向锁,加油的那个地方也有加油的锁。所以,一定要是让那个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不断地受到挫折,他永远是觉得不能顺心,这叫增大犯罪成本。 主持人:这样是不是太麻烦了,犯罪成本加大以后我们自己生活也麻烦了。 王大伟: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增大犯罪带来的风险,让犯罪分子觉得有危险。这个怎么解释呢?现在我们审问犯人以后发现,现在我们在审问犯罪分子,犯罪嫌疑人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贼看、贼听、贼问、贼跟,贼一到一个小区以后先看,看看有没有破的窗户,西方有一个理论叫破窗理论。 主持人:你有破绽? 王大伟:一看这个窗户破的时候,说明你这个家里头防范有漏洞。可能这个窗户破了也没人管,他给他一个信息。那么还有一个什么呢?还有贼问,贼一进了一个小区先问,你们这个小区里有没有大款,有没有出过国的,那么还有一个就是到发钱的时候,发工资的时候,贼会跟着你,或者贼会在银行门口等着你。 主持人:就是常说的贼惦记上你了。 王大伟:贼惦记上你了。 主持人:怎么对付四招呢? 王大伟:还有比如说现在有一个叫灯火照万家,现在有好多小区一到晚上以后,就是过去可能咱们用电也比较省,那么现在把电,把小区给打亮了。伦敦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就是他在修电路的时候,照明减少了40%,结果当年伦敦的街面上的侵财案件上升百分之百。 主持人:也就是常说的贼最喜欢就是月黑风高夜,在这样一种他们自认为非常安全的情况下去作案。如果我们把这个自然环境改变一下,让他感觉到危险了,作案的几率就会下降。 王大伟:最后一个就是减少犯罪的所得,让犯罪分子偷这个东西偷不了,或者偷了以后不值钱。一个方面就是家里头尽可能地少放现金。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我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好的理论叫财产标刻,就是在你的比如你的笔记本电脑,你的照相机,现在不是兴买数码相机吗,这都是贼的目标,在这方面,如果说你要是方便的话,在不显眼的地方,在照相机的后壳,或者是笔记本电脑的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你刻上自己的名字和你的邮编,将来犯罪分子去销赃的时候是不好销的,因为这上面是有名字的。 主持人:所以偷的时候也得考虑一下,这个东西那么不好抹去,将来不好出手,所以就不偷了? 王大伟:对。我这里有一个,我们国家康熙年的一个碗,你看当时的人,他就在这上边刻上了叫王氏,这个人叫王氏,当时就是防备人偷,一个是别人借走归还的时候也方便。 主持人:你看这个碗到今天都没有偷? 王大伟:对。这些理论对于盗窃案,因为它是我们周围最多发生的犯罪,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它提高警惕。 主持人: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文化,是防范文化,用这样一种积极的文化方式对抗那种黑色的亚文化。 王大伟:对。 主持人:好,感谢王教授。连续作案238起、涉案金额高达上千万这些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如何防止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一方面有赖于公安机关打击力度的加大,有赖于社区环境以及职业开锁等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当然也有赖于我们老百姓自身防范意识的增强,别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互动地带:互动地带:快闪族的法律风险 主持人:您听说过快闪族吗?他们是一群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但现实生活中互不相识的人,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聚集,一同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动作,然后迅速消失.这样的活动形式从国外流传入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并逐渐为一些年轻人所接受。最近有一位观众给我们发来短信,说他的儿子热衷于参加快闪活动,他对此很担忧。不知道快闪算不算违法行为。我们的记者通过这位观众提供的线索,在街头捕捉到了快闪族快闪的一幕。这群年轻人飞快的撤离了现场,而过往的路人却被弄得莫名其妙。那么快闪族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记者眼疾手快,将一名正要离开得快闪族拦了下来。我们来听听她是怎么说的。 同期: 女孩:好玩,看到路人目瞪口呆,很刺激,感到这个活动很时尚,因为互相都不认识嘛。 主持人:我们在央视国际网上作了一个调查,认为快闪族很时髦,很新潮,应该提倡的占被调查者的4%,而认为快闪族无聊,但无伤大雅,不应提倡也不反对的占被调查者的17%,而认为快闪族行动有可能蕴含着法律风险的占被调查者的79 %。看来对于快闪,尽管年轻人中有不少支持者,但是人们对它还是心存疑虑的。那么快闪族的快闪行动究竟违不违法呢? 主持人:律师还提醒广大青少年,尽管参加活动的年轻人本意并不是扰乱社会,但是在公共场合很难保证不干扰他人,甚至可能引起当地治安的隐患,另外,不法分子极有可能利用年轻人的好奇心,通过这种形式,让参与者不知不觉中参与了非法资料的散发。这都是应该防范的。 主持人:我们在这里也提醒广大青少年朋友,不要过度追求快闪的刺激效果,而忽略了我们身边公共环境的稳定和安全。好了,感谢您收看本期法治在线,再见!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法治在线》周一至周六每日11:30首播 17:30重播 相关专题:法治在线节目实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