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失”家庭导致“问题少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15:03 人民日报 | |||||||||
青少年,常常被称之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明天"。正因为如此,青少年犯罪也就更为引人关注。如何预防青 少年犯罪,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宁,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据公安部 门统计,全国抓获的青少年作案成员占全部刑事作案成员的比例,2002年已由1991年的近64%下降为40%。 然而,我国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据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区分局统计,在
"没有不良的少年,只有不幸的少年。"从事少年审判工作16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尚秀 云告诉记者,"一个纯洁无瑕的婴孩,后来会成为少年犯,归根结底,问题往往出在将孩子抚养长大的父母身上。问题少年往 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 尚秀云分析,各种各样的"问题"家庭,大致可以归为四类:失和家庭、失教家庭、失德家庭、失才家庭。在她审判 的652个未成年人罪犯中,绝大多数孩子的家庭存在上述问题。 失和家庭 这类家庭包括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再婚,或者父母婚姻动荡等等情况的家庭。尚秀云统计,未成年人罪犯中,家庭 存在"失和"问题的,要占到55%以上。2002年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来自单亲家庭的 少年犯占罪犯总数的26.4%,来自继亲家庭的少年犯占6.3%,来自婚姻动荡家庭的少年犯占25.2%,三者相加达 57.9%。 尚秀云介绍,北京市海淀区有一女中学生李某,6岁时父母离异,李某与母亲一起生活。后母亲再婚,又生一男孩。 李某就经常遭到继父的冷眼。李某又去找生父,同样遭到继母的冷遇。失去双亲关心的李某从此心理上产生很大的不平衡感, 对社会、对他人都不信任,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一次,学校要收取120元学费,李某不知找谁要,也不知道谁能给 她,就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对邻居家实施了盗窃,窃得人民币6350元。后被查获。生父知道后痛哭说:"是我们做父母的害 了孩子。" 失教家庭 所谓"失教",就是教育方式存在不当。这又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对孩子溺爱。表现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全家上下都去爱一个孩子。这种"单向的爱",把孩子培养成那种 只知道接受爱,不知道给予爱,没有责任意识,自私自利的人。一个犯了罪的孩子说他最关心的不是爸爸妈妈的生日,而是爸 爸妈妈能挣多少钱。 其次,对孩子打骂。相当多的家长对孩子往往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打骂。然而父母不知道的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存在逆反心理,对父母的打骂往往不服气,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往往取得反效果,会使孩子产生对家庭的厌恶,最终走上 犯罪的道路。 杨某是一名保卫干部,孩子一淘气,他就拳脚相加,经常体罚孩子,结果导致这个孩子非常恨他的父亲,他专门在自 己父亲管辖的区域偷东西。当他被带上法庭问及原因时,他的动机很简单,仅仅是希望父亲因为工作失职而受到单位领导的批 评。 第三类"失教",就是父母对孩子放任不管。14岁的张某,因偷拿同学的钱物,被学校给予警告处分,他的母亲不 但不教育孩子,反而怪学校小题大做。由于她一次次包庇,孩子的错误也一次次强化,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失德家庭 孩子出生后接触最早的是父母,模仿的对象也往往是父母。因此,父母的品德行为,往往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孩 子性格和行为的曲线总是在家长的性格和行为的轴线上上下波动。 尚秀云介绍说,海淀法院少年法庭曾经对一些少年犯的家庭做调查,结果显示:15个犯有打架、械斗、故意伤害罪 孩子的父母中有12位性格粗暴,经常打骂孩子;7个犯有偷窃罪孩子的父母中有5位表现出过分崇尚金钱,爱占便宜;13 个犯有诈骗罪孩子的家长就有11位是不诚实的。 失才家庭 一些文化层次低的父母,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尚秀云曾对关押在北京市少年管教所的100个孩子进行统计,结果 发现,在这100个孩子中间,父亲具有高中学历以上的只有27人,初中及以下的有73人,母亲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只有1 9人,初中及以下的有81人。(记者张涛2004年01月14日) 相关专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