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新闻周刊》专题 > 正文

“二房”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7日15:25 中国《新闻周刊》

  第二房,指一个公房拥有者购置的私房。在公房不能自由买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过上了“二房”生活。这是体制之 弊,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留给城市人的最后烙印。随着公房上市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二房”所衍生的生活形态将很快消失

  本刊记者/李径宇

TCL笔记本X200面世 同方万元服务器热销中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热门专业热招!

  郑智化很早前唱道:“我身上背着重重的壳努力往上爬,却永永远远跟不上飞涨的房价”。正如这歌里所唱,10多 年来,公房成了许多中国城里人背上的壳。经济条件差的,想把它变成现钱,自己搬郊区去住;富有的,把它视作该处理掉的 累赘;而不穷不富又对物质生活蠢蠢欲动的人,也盘算着将它换购一套高尚住宅。

  渐渐的,许多人开始奔突,开始逃离公房。他们买了新的房子,过上了“二房”生活,并渴望着有一天,公房可以自 由交易,人们可以随心所欲迁徙。

  偷偷摸摸的“二房”生活

  居者有其屋,一直是中国社会从古到今的一个朴素理想。但是,当公房的产权尚不明晰,名义上你只是它的租用者的 时候,你可以住,却无权出租,你只好与它保持暧昧关系。

  李挺是典型的北京人。从小生活在机关大院。前院是父亲单位的办公楼,后院就是该单位家属楼。以前两个院子是相 通的,上世纪90年代初,两院中间隔了堵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不习惯绕道而行,都骂领导多此一举。后来,大家看 着家属院里一天比一天多起来的陌生面孔后,终于明白了领导的良苦用心。

  家属院里,许多人家悄无声息地搬走了。他们走后,房子多半由其亲戚照管。房东们经常会领一陌生人告诉门房大爷 ,“这是我的亲外甥什么的,您多关照。”门房老大爷有一天告诉李挺,这个家属院以后可没法管了,将近1/3的人是房东 亲戚。

  李挺知道,那些所谓亲戚,实际上是租房者。

  住在机关大院的人们,心照不宣地把自家的公房租了出去。怕单位为难自己,所以都撒了谎,这成为中国城市里一度 盛行的公开秘密。所以,那个时候,公房出租处于一种半地下状态。

  作为中国的首善之区,北京是公房最多的城市,央产房和市产房一共有200万套之多,所以,北京拥有“第二房” 的人也最多。10多年来,他们过的是一种尴尬生活,他们内心里一直认为自己只有一套半房子——公房对他们而言只有一半 的支配权。直到今天,中国的公房问题还在影响着这部分人,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

  正是由于“二房”的出现,中国房地产萌发了市场化的苗头。

  “二房”拥有者的四次搬家

  北京华润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监田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小的时候,看见有同学家搬进了新房,就非 常嫉妒。事实上,最初拥有第二房的人,就是在自己的谎言和别人的艳羡中过上新的生活。

  田健介绍说,建国以来,中国城市进行了四次居住革命。第一次就是公房分配。刚建国时,城市里有很多私有房,基 本都是平房,国家将这部分房子征为公有,然后分给单位职工。

  后来,由政府主导下的市政建设开始,楼房出现,而最早得以从平房搬进楼房的是部分政府官员。由此,公房大都从 平房变成楼房。这一时期,如果父母不在“公家”或其所在单位没实力的人,就只能眼睁睁地望楼兴叹。在一定意义上,公房 分配的不公导致了城市人的结构分层。

  后来,一些实力稍弱的单位开始组织职工进行集资建房。无序的工地建设在中国的许多城市遍地开花,房地产以计划 经济的形式畸形发展。这一时期,城市里出现了大规模拆迁运动,许多平房被夷为平地。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真正的商品房出现了。原来政府统一规划的公房,在商品房面前相形见绌,弊端百出。在北京 ,比较早的两个大型商品房开发区是方庄小区和亚运村。这两个地方,吸引了刚刚从市场经济中获利的那部分人——他们当年 并没有分到公房的权利。同时,一些单位在这里集体购房。就从这时起,有人开始在公房之外悄悄购置了第二房。

  第二房的大规模出现,是政府在1999年取消福利分房后开始的。这一时期,城市房屋多种形态并存。拆迁的居民 不断换房,有的住进了经济适用房,有的买了商品房,也有的加入了单位的集体购房。1999年后,购房者有一句口号叫“ 逃离方庄”,因为此时方庄等最早开发的商品房已显得布局和户型都相对落后了,人们欲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次置业,此时 ,公房无法公开买卖,只有节衣缩食去买第二房。

  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有N套房子。有人是从单位分了多套公房,也有人是有钱后买了几套商品房。对他们 而言,公房都属于第一套房,私房都是第二套房。

  第一套房,是身份的标签,第二套房则是财富的象征。

  第二房以及第N房的向往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关注公房命运已经很多年。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不管当初公 房的分配体制如何不公,都是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快刀斩乱麻,尽快给它划一个句号。

  在潘石屹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城市出现过很多的“换房者”。那时候,一些人已经从机关走向市场, 单位地点变了,而且可能三年两载就变一次,原来的公房离新单位远了,此时,公房没法卖,所以只好和别人置换房子。换房 者从东城换到西城,就是图个上班方便。

  潘石屹说,这好比用你家一头羊,换回我家一头牛,是社会交易的最初始形式,这种实物交易,并没有给社会造成财 富。

  好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市场经济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追求,于是他们购置第二 房。按田健的观点是,第二房的出现,其实并不是人们有多富裕,而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变了,就算刚有点小钱,也敢于提前消 费。

  田健认为,影响公房交易的关键原因,不全是市场规范与否,同样取决于业主的消费观念。在这方面,上海人显然要 比北京人超前许多。比如,上海人有套买价25万的房子,如果能卖25.5万的话,他就会卖掉再买新的。但北京人现在还 不认同。相对应的一个数据是,去年,北京销售房子2000万平方米,其中,二手房交易才占5%,但上海二手房交易要占 到总交易量的一半。而在国外,二手房要比一手房交易量大。

  中国的房地产是从1999年才真正进入市场化的。到现在,尽管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公房可以买卖了,但相关的计划 经济壁垒依然妨碍着它。不过潘石屹认为,公房时代将很快结束,因为“整个中国都在市场化,大政策具备了,剩下的只是配 套市场。”

  “对你来说,一个房子没用了,就是垃圾,或者说是鸡肋,可对需要房子的人来说,就可能是宝贝。”潘石屹希望, 房子可以和所有的商品一样自由流通,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吴邦国出访欧洲四国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