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村民自拍电视剧反映本村历史(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5日03:22 北京青年报 | ||||||||||||||||
山东宁津县60岁土生土长的、写了近十年村史的刘祺云老汉,几年前在给乡亲们出神入化地讲述着刘氏家族的故事时,一村民突发奇想:“要是能看到当时先辈们是怎样生活的那该多好。”一句话引发了刘老汉“触电”的动意。从此刘老汉开始了长达3年之久的构思、电视剧本创作、开办影楼积累资金、培训剧务人员、选购拍摄编辑器材、学习电脑合成制作技术、设计制作道具服装等准备。去年秋天起,刘祺云这个土气十足的“门外汉”带领着本村86名热情参与的男女老幼,愣是自学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起了10集演绎孟金寺村变革故事的连续剧《刘氏春秋》。如今农闲时节,他们正在赶拍当中。 不久前,我们迎着寒冷的北风赶到刘祺云家。留着板寸,中等身材,体形偏瘦,肤色黝黑的刘老汉看上去精神抖擞。 一进内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角书橱,里面摆放着许多历史书籍。床上放着5台摄像机,右边的两个写字台上分别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两台台式电脑,还有什么刻录机、编辑机等设备,好似一个民间“制片厂”。 他今天的安排是上午检索查验上个双休日已拍摄的镜头,下午还要按照与村民们的约定继续补充拍摄第二集的部分场景。 电视剧:拍的是孟金寺村的村史 《刘氏春秋》说的是刘氏家族于明万历年间迁移到孟金寺村后,历经明清两朝、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变迁和变化,再现了发生在该村曲折、离奇的情感故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村民奋发向上、追求新知、创造幸福的画面,充满变数和生活色彩,乡土气息浓郁、致富奔小康的劲头。 孟金寺村地处天津、山东、河北构成的三角中心地带,有465人,95%是刘氏后裔,有600年建村史,隶属全国“文化县”和“杂技之乡”宁津县。 据史料记载,600年前明万历年间,为了恢复经济,朝廷颁布大移民旨令,刘氏家族就是那时从北京密云县石匣村迁移来的。 村里人口虽然不多,却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从清朝光绪年间起,该村的武术、舞狮、座腔、皮影……就很有名了。 对中国历史怀有浓厚兴趣的刘祺云,经常阅读大量的历史书籍。2000年开始他历时两年时间,依据祖上传下的两本家族谱,开始研究老家孟金寺村的历史。 他还特意跑到北京密云县档案馆进行查询,并自编了孟金寺村史《刘氏谱书》约66000字,送给乡亲们。可是好多村民不认识几个字,他就把先辈的历史故事讲给村里人听,村民们听入了迷。应村民的要求,刘祺云就有了把村里的历史拍摄成电视剧的念头。 准备工作:整整花了3年时间 拍电视剧的想法最初家人是反对的,酝酿了大半年的想法难道就这么白白放弃? 脾气倔犟的刘老汉是不甘心放弃的,他决定要将村民的共同愿望进行到底。 之后,他花了整整3年时间,从电脑的开机关机学起,直到平面设计、三维制作、音视频合成、非线性编辑等计算机的软件使用都学会了。 连半个英文字母都不认识的他,把26个字母当图形一样背下来了。刘老汉乐此不疲,为了学习电视编辑,他还跑到济南专门参加了一个电脑培训班。刚开始的几节课,刘老汉是一点也听不懂,追着老师问,到后来硬是一点一点给啃下来了。 家人看着刘老汉那一股执着的劲,慢慢地都被他感化了。作为退休教师的老伴张秀芝与子女们也都支持并加入这实现远大抱负的队伍中来。 刘老汉完成了拍摄准备后,正式找村里人商量拍摄的事。 一听拍摄电视连续剧,村民们都很支持。2003年7月,他又开始着手改写剧本,刘老汉写,老伴张秀芝帮着改,两人再细细推敲,然后再输入到电脑里。到去年11月份,共10集的剧本基本完稿,大结局的稿子则是由老伴张秀芝操刀。看到那些旧旧的、厚厚的稿子,我问起刘老汉的作息,他说现在是白天拍戏,晚上和老伴两人做编辑合成、配音等后期处理,等忙完了,都过午夜了,从写剧本至今很少睡过一次整夜觉。忙时不仅全村老少齐上阵,刘老汉更是全家“总动员”,他本人兼任着编剧、摄像、制作、后期合成等多项工作。 老伴张秀芝负责服装、道具和化妆,女儿、儿媳做助理摄像,就连12岁的小孙女,也在剧中饰演了小女儿“艳丽”。说到化妆,刘老汉为了化妆方便及补充拍摄的经费问题,还和子女办了个影楼,让家里人学起了化妆。 工作:道具、化妆、表演都靠自己 我们来到村长家,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放着好多道具(刘祺云把二儿子从上海寄来的两万块钱全买道具了),一个五尺大床摆满戏装鞋帽。 由于该连续剧多集为古装戏,设计制作和购置服装都有很多困难,让刘祺云老伴绞尽了脑汁。一件做工好的官服至少也要五六百,两人退休工资加起来才1800元,买了几十件后,张秀芝为了节省经费,只好到处去找明清朝代的服饰资料,采样后,回家画图纸自己动手用缝纫机、用手工缝制。刀啊、矛啊等好多兵器也是刘老汉和村民们自己做的。 彩排要开始了,演员们陆陆续续地赶来了。都还没来得及脱去身上干活的衣服,就赶到了村长家的院子里来集中,他们可都是村里家家户户派出的“能兵强将”。 演员们脱下自己的衣服,忙着换上单薄的行头装扮起来。这大冬天穿得那么少,为了剧情的需要,他们个个“敬业”。连4岁的小娃娃,也天真地笑着让母亲换衣服,等着演戏了。张秀芝帮着主演刘守贺挑选衣服,接着又是化妆…… 跟随着剧组来到了村里的一条小巷,刘祺云老汉等摄录人员把他的摄像机架在泥巴路上,一声令下,各就各位。“咔”刘老汉叫停。 一个村民忘词了。刘老汉说:“这是常有的事,由于村民文化水平不高,有些人几句话要背上好几个小时,到拍的时候又说错了。还有的人到开拍了,动作又差了,笑话真是出了不少。所以真正拍的时候剧本只是个框架,农民毕竟不是科班出身的,许多对白都依剧情发展及文化传统而临场发挥,这样来拍显得更真实更亲切。” 第一集《移民》50分钟的剧情用了20多盒磁带,断断续续地拍了两个多月,现已拍摄至第三集。 估计:拍完要到2006年年底 按剧情发展,场景分别设在孟金寺村村民的家中宅院、村中巷道和村外的沟壑树丛中,演员全部都是不计分文报酬的村民。村民们每次集中拍摄时,均是放下各自的农活、生意,或是晚间或是双休日热情地投入到戏中,一遍遍地演、一次次地试镜找感觉,围观的村民纷纷献计献策,现场气氛热烈,把全村都搅动得像过大年似的。 演员上有85岁满脸皱纹的老妪,下有稚气未脱的4岁村娃,也有刚从县城打工回来的致富能人。表演中演员们个个敬业,为了剧情的需要常常是不顾寒冷,换上单薄的戏装,演出一身热汗! 虽说这是不计分文的农民演员演的电视剧,但再怎么节省一集下来最少也得五六万元经费,这部电视剧拍完连后期制作估计要100多万元!现仅用于购买服装的费用就已支出了31万余元,所用的钱全是刘老汉和老伴多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积蓄,子女们给的养老金也全搭上了。请名家给《刘氏春秋》主题歌谱曲也需要花费。 刘老汉说:“由于资金比较紧张,又要照顾到每家每户干活的演员抽空来演戏,估计拍摄完整部戏得2006年底了。但是戏是不能半途而废的,有天大的困难,我们也会克服的。”有人说刘老汉这样做不值得,刘老汉却不以为然,无怨无悔。拍摄的艰辛从没有动摇过他的决心,为了能把这段历史用动态的影像记录下来,留给后代们作为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他倾注了他的整颗心。 作者:王远昌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