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抓拍缘于对记者社会角色的误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17:41 红网 | ||||||||||||
近日,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一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新闻事件尽管不大,但网上的评论却高达200多条。5月12日《红辣椒评论》也发出了《》、《》的观点撞击评论,以截然不同的观点对此事进行了评说。 我看了一下各种不同的评论大致有两类观点:一方认为记者不就路上有坑提醒路人
对“记者有无良心”和“职业道德”的争论,都必须廓清“记者究竟是干什么的”这一问题。在国外,媒介是独立等级,是特权部门,而在中国,媒体往往被误认为是一个权力部门,记者也被称为“无冕之王”,其实人们对记者仅仅是报道事实“反映问题”并不感到满足,总希望直接“解决问题”。我在媒体实习过一段事件,发现很多人上访都来找媒体,其实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希望媒体解决问题。有了问题,先找媒体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我认为,该记者抓拍市民雨中摔倒场面,也是为了反映路上的存在水坑路障这个事实,通过精彩的摄影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有关的部门的重视,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这样以来,可能解决了大多数人将要面临的问题,这比单单解决雨中骑车人的问题更有意义。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事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凯文-卡特1997年在苏丹拍下了这么一张照片:一个饥饿的黑人小孩几乎快要昏倒在去救济所的路上,旁边是一只等着进食的老鹰(类似的作品还有有关非洲难民或灾民的几幅)。卡特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最后他还是获得了普利策奖这一新闻记者梦寐以求的殊荣。因为他的作品引起了全世界对苏丹以及像苏丹一样国家的难民的关注,普利策奖的评委们是带着绝对的理性去投下这庄重一票的。所以不管摄影记者抓拍市民雨中摔倒场面事件中的记者动机如何,在客观上,他们毕竟让人们看到我们的城市中还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有关部门在职责的缺失,警醒了大多数市民。笔者认为警醒大多数人远比制止少数人的错误更能代表责任心。 从根本上说,记者的职责只在于报道事实,并对事实负责。记者的职业角色要求记者必须和普通人区别开来,限制了他的一些作为普通人的行为冲动,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漠视了身后受众对事实的需求,漠视了自己的天职。 只要公众认清了记者的角色定位,理性的看待这些问题,就能够对这个事件作出理性的看法。从这次事件,我们还看到我们不但需要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自我觉悟,加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需要社会公众文明程度的提高,对记者的角色有个合理的认识和定位。(稿源:红网)(作者:吴向阳) 相关专题:记者抓拍骑车人雨中摔跤引发争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