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以经济学的角度看记者拍摄精彩照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00:06 红网 | ||||||||||||
近日,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一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新闻事件尽管不大,但网上的评论却高达200多条,网民争论的焦点,在于记者传达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5月11日《北京青年报》)。 记者传达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的平衡或许用英国的亚当斯密的理论可以诠
在拍摄雨中摔倒镜头的全过程中,我们能够非常清晰的认识到敬业的记者,忠于职守的完成了他的本职工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该为其叫好。事实上,我们并不能以个人的喜好和道德判断标准来要求他人去做本不属于他分内的事情,就像我们不能以强制的手段要求他人都要去“无偿鲜血”或者“见义勇为”一样。笔者并非要强调人人都不考虑帮助他人的行为,而是说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方能对社会做额外的贡献,要是一个记者只顾的上去在马路边帮助他人,那他的本职工作就无法完成。 若你的职业是教师,就该“传道授业解惑”,你在搞好本职工作外还出钱资助需要帮助的贫困生,那会使你的精神风尚为之提高;若你的职业是医生,就该“救死扶伤”,你在搞好本职工作以外还能写一本催人进去的励志书,那会使你的智慧得到锻炼;若你的职业是小贩,就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要是你还帮助了一位即将死亡的乞丐,那会使你的情操得以升华。同理,一位记者的天职是要指明事实的真相,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催化并加快问题的解决,要是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提醒下“梦中人”,那会健全一个人的品格、提升人的品位。(稿源:红网)(作者:耿红仁) 相关专题:记者抓拍骑车人雨中摔跤引发争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