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雄”关怀要有始有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9:34 沈阳晚报 | |
8月8日《珠江晚报》的“第一关注”让人流泪:8月4日中午,见义勇为英雄韦兆安跳楼自杀!一年多前,在珠海打工的韦兆安面对他人遭遇劫包歹徒,挺身而出,喋血街头;一年后,他却在家乡南宁一医院从19楼跳下…… 一位面对劫匪利刃毫无惧色的英雄,何以选择了如此懦弱的结局?一位默默藏起荣誉证书、不让家长知道的年轻人,又是什么重压让他毅然放弃25岁的阳光年华,狠心抛下多 从报道中得知,韦兆安带着病体离开了珠海,“壮举”给他的身体埋下了“炸弹”,以致经常疼得痛不欲生。但是,面对年迈多病的四个亲人,他把一万元奖励金给了他们治病,自己却选择了吃自配草药和止疼药顶一下。此次“永别”前,已是肠粘连合并梗阻严重至极。 鞭挞丑恶,弘扬正气,面对一个个见义勇为的英雄,我们的政府做到了及时表彰奖励,我们的大众也给了他们热情的掌声。可是,英雄以后的路怎么走?他还有哪些困难?英雄自己可以不计得失、不外张扬,可是我们的社会就只能“关注一回”?也就在前不久,吉林市民胡茂东大火中救下11人,在走出鲜花掌声包围圈后,他和女儿竟然露宿街头,无钱治病。幸亏11岁的女儿上街跪地乞讨,方才引来又一次“关注”,房子有了,户口落实了,看病也不成问题了……这似乎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可这个结局为何要让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跪地讨要而来?而韦兆安呢,他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向珠海发出求助信号?如斯,珠海不会漠然处之,自己又何尝会落此结局?可惜,他没有这样做。 英雄走了,不在歹徒利刃下,却在心灵重压下,这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如何让悲剧不再重演? 目前,社会对于英雄的宣传和关注,有“一时热、过后冷”的问题。所以,“建立长效跟踪措施”是避免英雄尴尬甚至悲剧的一剂“急救药”。事发地政府应当对英雄及其家人给予不断地关注,可以给他们投上养老保险,或给予他们终身医疗救助,对于他们工作生活中的“急难”要有“预警系统”。相应的资金可由政府全额支付,也可发动社会力量给予援助。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答谢“过来人”,更是对“后来人”的鼓励。只有环境改变了,见义勇为者才会不断涌现,社会风气才能根本好转。 作者:周稀银 相关专题:见义勇为英雄跳楼身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