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婚心理探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1:24 中国新闻周刊 | |||||||||
隐婚心理探析 ★ 文/周振基 隐婚者的心理是充满矛盾的,虽然多数人自己并不明确。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潜意识和意识中对婚姻评价的矛盾。潜意识里对配偶不满意,对婚姻不自信,由此引导自己做出不在婚姻状态的反射。这类人的性格一般活泼好动、具有冒险兴趣。 第二,潜意识和意识中对性的态度的矛盾。意识上不以出轨为目的,但希望维持婚前的异性环境,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性”的成分,意味着潜意识中期待与其他异性建立或保持亲密关系。这样人中有一部分在童年时缺乏与父母共同居住或亲密接触的经验。 根据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个体社会化”的理论,儿童的社会化主要是从父母那里习得基本价值观;而成人的社会化主要是习得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行为。 工作、婚姻、做父母是成人社会化必须解决的三个层面的问题,而对婚姻的不适应导致一部分人不愿意承认自己走入了一个受约束的“围城”。 当然,不排除个别人患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如社交恐怖症,也不排除个别人思想和道德意识的问题。 隐婚带来的正面的自我感受在于:可以让自己的心态处于积极和萌动的状态;别人的反应可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虚荣心。 负面心理影响在于:不能较顺利完成自己社会化的阶段,心理发展滞后;隐婚会带来别人不必要的关注,同时,“不在婚姻状态”的长期心理暗示,会在事实上减弱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因此具有一定婚姻危机的可能性。★ (作者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惠泽人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督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