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上海新婚夫妇将在南非陪伴3只华南虎生活3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14:07 新民周刊

  与虎共野的上海男人

  上海男人张律和新婚妻子沈梅华已经开始在南非中部一片占地33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里生活,3年里陪伴他们的只有3只正在接受野化训练的华南虎。

  撰稿/王 倩(记者)

  眼前的男孩看上去很普通,瘦弱的身材,架着眼镜,背着厚重的“佳能”专业摄像机。35℃的大热天里,他穿着运动凉鞋,却套着一双年轻人少有的深红色尼龙袜。

  张律,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男孩,但又和上海这座城市格格不入。

  此时,张律正在上海动物园和朋友们举行告别聚餐,一个星期后的8月28日晚上6点,他将和新婚妻子沈梅华一起搭上飞往南非的班机。

  这对情侣将在南非中部一片占地33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里生活3年,陪伴他们的只有4只正在接受野化训练的华南虎(就在张律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第二天,4只华南虎中的一只“希望”病故)。

  老虎爱好者

  说张律是男孩,也许不恰当。张律刚刚从上海大学环保系毕业,年初在去使馆签证前和沈梅华领了结婚证,但他们的婚礼最快也要在3年后回到国内才能举行,如果他们还愿意举办婚礼的话。

  为了去南非,张律整整等待了5年。5年前,当“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创办人全莉无意中闯入张律的世界——“老虎的呼声”网站和张律“接头”的刹那,注定了张律的未来——养老虎,不只是兴趣,也是毕生的事业。

  从小就是爱虎者的张律一直在《大英百科全书》和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里和老虎打着交道,直到1999年家里添置了电脑,网络世界改变了这一切——好像沙漠中的行走者发现了绿洲,在翻译了大量国外网站上的老虎资料后,张律萌生了创办国内第一家老虎网站的念头。

  1999年12月,“老虎的呼声”面世,当时张律还是上海一所中学的高二学生。

  张律的未来和老虎连在了一起。

  因为老虎,张律成为“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在中国的第一个志愿者,如今又成为走进南非学习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第一批中国人。

  因为老虎,张律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一个志同道合者沈梅华。

  为什么是非洲?

  新民周刊:你们去南非只是为了陪伴华南虎吗?

  张律:这只是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将随时记录华南虎在当地野化训练的情况。我们在那边的主要任务是实地参与南非中国虎项目中心(基金会在南非设立的执行机构)的工作,包括引进动物、恢复重建栖息地。另外我们还要参加南非当地大学的网络课程,主要是野生动物的野化保护以及人工繁殖方面。

  新民周刊:为什么会想到要去南非呢?

  张律:我刚认识全莉的时候,她就和我说过基金会将会派人去南非学习,不过当时我还在读高中。现在我大学毕业了,注定要去南非的。

  新民周刊:是兴趣爱好促使你去南非无人区的吗?

  张律:最开始做基金会的志愿者是出于兴趣,但是去南非意味着一下子要付出6年的时间(3年后从南非回来,还必须要为基金会工作3年),而且以后可能一辈子都从事这一行。是否真的要把它当作事业,我经过了认真的考虑。

  新民周刊:去南非还是志愿者身份吗?

  张律:我们和南非中国虎项目中心签订了合约。每人每个月会有2000比特的生活费(将近3000元人民币),不过南非那边物价挺高的。

  新民周刊:对无人区的生活有什么了解吗?

  张律:鼬猪、狒狒还有眼镜蛇时不时会闯进屋子。我们的住处开车到最近的小镇大概15分钟,那里有

医院,不过其他方面就和我们住的无人区没多大差别了。手机没信号,也不通电话,上网用无线的,而且速度很慢。

  新民周刊:南非本身没有老虎,在那边进行野化华南虎训练能成功吗?

  张律:在中国要野化华南虎是很困难的,在栖息地的选择、老虎猎物的选择,还有野化技术上都会遇到问题。而且中国从来没有野化老虎的经验。尽管南非也没有野化老虎的经验,但南非有成功野化狮子和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的多次经验,这和国内成功野化麋鹿等草食动物是完全不一样。

  新民周刊:前两年运往南非的4只老虎现在情况如何?

  张律:从现状来看,这是个正确的选择。第一批的两只老虎虽然也尝过一个星期饿肚子的滋味,但如今已能够捕到奔跑速度极快的野生羚羊了,而且他们可能会在明年产下小老虎(遗憾的是“希望”在第二天突然病故)。第二批去的两只小老虎虽然整整晚出生一年,但是也不逊色。

  爱好与爱情

  新民周刊:在国内真正接触过老虎吗?

  张律:和老虎有过一次“面对面”,不隔铁笼的面对面。当时我陪BBC的两个资深记者在

福建梅花山“中国虎园”考察,那是国内进行华南虎野化的地方。我们被特许进入虎园和两头出生10个月大的小华南虎在一起呆了两个多星期。

  新民周刊:和小虎亲密地呆在一起?

  张律:最初几天里,小虎有点抗拒,从不主动接近我们。我们一靠近,它们就找地方躲起来。后来慢慢熟悉了,它们放松了警惕,愿意靠近我们了。

  新民周刊:它们都很乖?

  张律:有一回我隔着铁网正在拍隔壁的成年狮子,听到背后的“沙沙”声,转头一看,哇,它们俩就在我背后静静地看着我,我也看着他们。那个胆子大点的,还把爪子慢慢放在我膝盖上,就那么一下,立刻又缩回去了。不过别看只是10个月的小虎,爪子是很锋利的,就这么一下。我裤子上被扯了个大洞。

  新民周刊:听说沈梅华也是你推荐做志愿者的,当初是想让她陪你去南非吗?

  张律:哦,不!她是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志愿者,我们一起参加了好几次环保活动,包括在吉林长春寻找东北虎的踪迹、动物园福利调查等。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在一起很默契。

  新民周刊:所以你就想到她可以和你一起去南非。

  张律:嗯。我一个人去可能会有很多欠缺。她学文科,文笔好,比较适合写东西,而我比较适合外部联络和摄影等工作。那边几乎没有中国人,我们两个在一起也互相有个照应。像她这样热衷保护动物的人是很难找的。很多志愿者只是停留在观鸟之类的活动,很少有人愿意真正从事保护动物的事业。这样的人很少,我碰到她是巧合,也是缘分。

  新民周刊:这几年你不断地到各地动物园考察动物福利,参加各种有关老虎的项目。你们平时在一起时也是“虎不离口”吗?

  张律:约会最多的地方就是上海动物园,而且每次都走同样的线路。从门口走到猛兽区,走过虎山,然后去看豹子(沈梅华最爱的动物),然后就往回走。她常说自己都还没去过灵长类动物区呢。不过我们也常常为究竟老虎和豹子谁更可爱打嘴仗。

  新民周刊:家里人没有反对你们去南非吗?

  张律:我父母说过只要我读到大学,就可以随我的意愿。沈梅华的妈妈开始以为女儿只是突发奇想,后来就说是我“带坏”了她。

  采访时,沈梅华一直呆在张律旁边,偶尔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听我们聊到家庭的反对,她爽朗地笑了,“其实就是这个才促成我们在一起的。他的家庭这么支持他,学校也在去年的国际志愿者日给他颁发了“志愿服务明星特别奖”,而我一直很孤立,我只能依靠他啊!”

  “我们在一起挺自然的。他没有送过花给我,也没有向我求过婚。”似抱怨,也非抱怨。这个上海姑娘2003年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毕业,她比张律还要大上两岁。

  “她不喜欢花的。她生日时,我送过一只长毛绒的花豹,她喜欢花豹。”张律低声说道。

  “然后我们过了两天就去领证了。”沈梅华刚说完,所有的人都笑了。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