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调查:青少年的心理状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17:52 内蒙古晨报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刘小波)年轻的人,脆弱的心。

  又一个含苞待放的花朵凋谢了。

  11月28日零时许,包钢十二中16岁的初三女学生袁某在包头市昆区67号街坊家中服毒自杀。原因是母亲埋怨她考试成绩不好,训斥了她。袁某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死前写了
遗书,称自己“不知能不能见到明天的朝阳”。

  昆区,一个14岁的女孩子残忍地掐死了自己的亲奶奶。

  青山区,一个大学生因为一件事情与母亲发生冲突,最终将母亲砍死在家中。

  东河区,一个初中生,因为父母不给与同学聚会需要的几十块钱,竟然上吊自杀……

  2005年,当这些家庭悲剧频频发生时,我们不禁将目光对准了悲剧发生的根本所在。所有悲剧发生的“导火索”又是如何被引燃的?

  “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成功欲望特别强烈,因为他们承载着父母太多的期望。由于计划生育,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寄予了太大的期望,这种过分的爱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这个时代为中国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心理咨询师李红霞如是说。

  ★调查

  ☆一些在校同学的心声

  生命只有一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袁某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生命?

  袁某自杀之后,记者听到了很多她所在学校的同学们的心声:

  “我希望学校、家长们能真正关心每个学生的心理,因为这比任何关心都重要。”

  “我们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太多,因此我们感到迷茫,感到自己很无能,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社会应该多关爱一下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学生中大部分人在心态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我也不例外。尽管我每次考试排在班上前三名,可现在起我却开始厌烦学习,我现在对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不太感兴趣,我现在发现我很悲观了,什么事都朝坏的方向想。”

  ☆“我就用水果刀把我爸弄死”

  记者从心理咨询师李红霞那里还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一对对儿子寄予厚望的父母,为儿子买回一台电脑,并上了宽带,可当有一天他们发现儿子在电脑上玩游戏时,父亲一怒之下没收了儿子的键盘。随后的日子里,细心的母亲发现儿子的行为有些反常,他每次面对父亲时总是一副敌视模样,而且他的书包里多出了一把水果刀!再后来,孩子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甚至开始逃学,沾染了一些不良嗜好。父母对他的管教更加严厉,可是,孩子的情况依旧没有任何改变,相反,与父母的矛盾越来越深。后来,厌学的儿子干脆选择了不读书。这样的情况让家长十分不安,随后,他们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面对心理咨询师,年幼的孩子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哪天他们要再这样对待我的话,我就用水果刀把我爸弄死。”

  ★现象

  ☆2/3年轻人觉得压力很大

  事实上,心理问题在学生中随学历升高呈倒金字塔结构递增。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年轻人当中,66.5%的人觉得自己压力很大,感觉压力不大的占3.7%,觉得完全没有压力的只有0.3%。另据美国《洛杉矶时报》分析,中国青年面临的压力及压力产生的原因是整个中国社会存在紧张与焦躁的迹象。与世界各国相比,在中国,成功的压力更大。

  对此,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在社会转型期的急剧变迁中,人的不确定性增加。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说,竞争的压力、生存的焦虑、发展的期许、情感的困惑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当他们发现在实际得到的和期许得到的、自己得到的和他人得到的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的时候,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加之这一代人多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上的失衡容易导致对身体的伤害,以至对生命的放弃。

  北大校医院心理中心主任方新在记者采访时说,“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都是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自杀原因越来越复杂,自杀现象越来越难以防范。心理问题无疑是一颗地雷,若加上缺少正常的心理疏通与教育,很容易使那些心理脆弱的学生产生自杀的念头。”   

  ☆学生自杀现象不容忽视

  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的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此外,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特别是初二、初三和高一年级,男女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报告率远高于其他年级。男生自杀未遂报告率维持在3%左右,但大学三四年级男生自杀未遂报告率有一个小高峰。初二、初三和高一女生自杀未遂报告率远高于其他年级。在不良情绪方面,感到孤独的报告率男女生分别为50.1%、56.9%,女生略高于男生。在中学阶段,随年级的升高,男女生孤独感报告率逐渐增加,大学阶段则随着年级的升高孤独感报告率略有下降。

  ☆心理问题需专业人士解决

  采访中,包头一高校的张姓教师表示,“尽管目前包头的一些学校已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或者相关部门,但成效不大。由于人手问题,学校不可能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只能为寻上门来的学生提供帮助,但学生主动来咨询的却寥寥无几。加之心理咨询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医学和心理学医师来解决,但目前高校没有这样的条件。”“很多学生认为心理上有疾病是可耻的,因而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被另眼相待。他们不是主动去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而是藏着躲着。”包头师范学院的小刘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解读

  ☆孩子是没有错的

  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李红霞给出了如下建议: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孩子是没有错的,重要的是父母如何恰当地向孩子传递爱;在与孩子的对话中,家长往往会把自己的情绪带进去,说出的话实质上是关心,但语气却往往是厌恶、指责。其实,向孩子表达爱包括语言、表情、动作等等方面;在孩子发生问题时,家长应该用平静的语气告诉孩子这些问题造成的不良感受,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要表示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将他们视为平等的个体,而非自己所有;孩子在外面受挫折时,要给予关心,而非回家后再在他的“伤口”上撒把盐。

  ★办法

  ☆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社会安全网络

  李红霞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千百个心理援助者之一,正努力使那些处于生存危机中的灰暗灵魂浮现出来,再试图走进其间,了解、沟通,进而有所改变。袁某之死,对于李红霞们而言,显然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自杀的课题,尤其是作为个案被无限放大之后,如何开展“生存危机干预”已不单单是个体的困境。

  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工作者表示,“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再不引起社会的重视,惨剧将会继续发生下去,且有可能会愈演愈烈。如何对生存危机进行干预,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社会安全网络,而目前包头的心理辅导机构几乎没有,社会救助系统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孩子的行为目的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在每三个家庭中便有一个存在极大的问题与危机。李红霞曾经在包头市一所中学初二年级的一个班里作过一次调查,她的调查题目是“最应该感激的人是谁”,备选答案有父母、同学、朋友、老师、陌生人。在这个60人的班里,只有40%左右的孩子选择的是父母,其中一名女生的选择竟然是陌生人,她在陈述自己的理由时说:“陌生人帮助我不需要回报,父母帮助我时,是想让我帮助他们实现他们不曾实现的愿望,是要求回报的,所以最应该感激的人应该是陌生人。”

  李红霞告诉记者,孩子的行为目的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引起关注、争取权利、报复、自暴自弃。这四个阶段是紧密相连,层层深入的。当孩子在学习中没有达到引起关注的目的时,他们往往会转而投向其他兴奋点,比如玩

网络游戏,他们的心理就是我学习不好,但我玩得比你们好,以此来引起大家的关注。此时,家长往往会出面制止,于是双方便进入“争权”阶段,但“争权”的过程中孩子往往会落败,于是他们便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而报复之后便是自暴自弃。而到了后两个阶段,便是孩子接近犯罪的边缘,甚至已经开始犯罪,而这也是一系列家庭悲剧的开始。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