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共同关注》专题 > 正文

一家三代为感激平反之恩苦寻恩人23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15:27 共同关注

  《共同关注》1月18日播出节目《23年的感恩之旅(下)》,以下为节目内容。

  在昨天的节目中,我们向您讲述了山东省邹城市城前镇单家庄的丁学山与他的恩人刘路之间的故事,23年前,在丁学山上访申诉,寻求有关部门和原单位对自己的历史案件进行重新认定,进而为自己平反的过程中,刘路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他把刘路视为恩人,在后来的岁月里,他矢志不渝地寻找刘路,希望当面再次向他表示感谢。然而20多年过去了,
直到2004年,他始终也没有找到刘路。这个时候,年过8旬的他已经是风烛残年,那么在有生之年他还能见到自己昼思夜想的恩人吗?另外,由于找不到刘路,无法向人家报恩,于是丁学山及其家人就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来报恩,那么这种方式又究竟是什么呢?

  丁家在城前镇单家庄是个外姓,整个村里只有他们这一户姓丁。在村里进行采访时,一提起丁家人,村民们都纷纷竖起大拇指。

  村干部曾宪阁:红白喜事发丧娶媳妇了,只要招呼他,他就一忙好几天,平常人都比较忙了,人都不太愿意去,他呢他就非常主动地能够参与这个事情,情愿把个人的活搁下来,也给人帮忙。

  村民许文山:邻居要是不好,他就拿钱帮人家,或者拿鸡蛋看人家。上次俺小孩不好,(丁)大爷就领着到卫生室拿药打针,看好了。

  城前镇小岔河村的于跃荣与丁学山的二儿子丁星科打过交道。虽然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但是时至今日,一提起丁星科,她还是感激不已。

  于跃荣:他三个人往这里送芋头,俺那个亲戚吧,他算错帐了,多给他四百来块钱,俺也不知道,他们三个人后来又送回来了。这个孩子太好了

  村里村外都说丁家人好,可只有丁家人知道,是刘路改变了他们。

  丁星科(丁学山的二儿子):俺寻思着就是说人家对咱能做出来这样的(好)事,咱做人也应该像他那样的,以他为榜样。

  丁星亮(丁学山的三儿子):咱尽力就是说尽可能地能为别人做点儿事,心里就好受一点儿,就是说也是报答他的一种方式吧。

  20多年来,丁家人一直在用这种朴素的方式来报答着他们的恩人刘路,当然在他们的心中,最渴望报答的还是刘路本人,那么刘路到底在哪里呢?为什么找了20多年,竟然连一点儿线索都没有呢?就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位家庭成员的举动,为大家最终找到了答案。

  这位家庭成员就是丁学山的二儿媳妇,也就是丁星科的妻子王志芹。没过门之前,王志芹就听说过丁家人苦寻刘路的事情,当时她非常地感动。过门之后,王志芹进一步了解了公公丁学山与刘路之间的故事,同时切身感受到老人寻找恩人的迫切心情,尤其是逢年过节,这种感受最为明显。

  王志芹(丁学山的二儿媳妇):说起来他就抱怨他的儿子没用,抱怨他哪个儿都没用,都不如他在旅舍里见到的这个人。

  眼看着20多年过去了,刘路一点儿消息也没有,可公公丁学山却已经风烛残年,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王志芹的心中不禁萌生了一个念头。

  王志芹:我心想如果我要是上济南的话,我就帮你去找,再说你是上一辈老人,最起码我是下一代,你的儿媳妇得圆你这个心愿呀。

  2005年9月,自大女儿丁辉之后,王志芹的小儿子丁丁也要到济南读书,于是她决定到济南去一次,一方面是照顾读书的小儿子和毕业之后在那里工作的大女儿,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机找一找恩人刘路,了却公公丁学山20多年的夙愿。

  王志芹:我心里有这个念头了,就把那些材料我都带过来了,带过来之后,反正逢人我就打听,问着吧,说起来我就问,看着面善的人我才问,不面善的我不敢问

  除了一早一晚给两个孩子做饭,王志芹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寻找刘路上。在寻找的过程中,她吃了许多的苦,而且还承受了不少的委屈,有的人听说她是在替公公寻找一个20多年没有见过面的恩人之后,觉得简直无法理解。

  王志芹:有些人说你太傻了,别再找了。有人说我像疯子傻子一样,你撒个谎给你公公不行嘛,我觉得这谎不能撒。

  尽管一些人说三道四,但是倔强的王志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找了一些日子之后,王志芹同样一无所获。

  丁辉(丁学山的孙女):我妈每次回来,她都吃不下去饭,晚上睡不着觉。

  王志芹:有时候闷闷不乐的,躺在床上吧闭着眼睛还是不睡,闭着眼睛休息就完了,脑子里还在想这个事。

  两个月过去了,王志芹没有得到任何有关刘路的有价值的信息。正当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她突然想起曾经在电视上看过的一则报道,其中说,济南有个韩大妈专门帮助别人解决各种难题。

  王志芹:以前吧我在电视上看见过韩大妈,我不知道她的热线是什么,我不知道他的号码,最后我就在街上求

  几经周折,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王志芹最终在振兴中街社区找到了电视上曾经报道过的韩大妈。韩大妈名叫韩秀芝,70多岁,当过两届济南市人大代表,干了一辈子的街道工作,虽说早已退休,但闲不住的她还是经常帮助大伙儿解决一些生活难题。在了解了王志芹的来意之后,韩大妈既感动又为难。

  韩秀芝:唉哟我说这个变化可是多了,这不是说一年两年,这是20多年了,了不得啊,我说这个变化,我说能找着了吗,我说咱找着了可就好了,他说他那个爷爷,就是你说的,就是找不着他,看不见他,这一辈子他也忘不了,他就是说找着他了,看见他了,死了也闭上眼了,一说这个,我心里就觉得热乎乎的。

  于是,热心的韩大妈也加入了寻找刘路的队伍。原以为干了一辈子的街道工作,人熟地熟,可谁知找起人来同样是困难重重。

  韩秀芝:我跑了打听啊,一到哪里一说这是多少年的事,人家说韩大妈你还怪能呢,你都能替人家找着了吗,这多少年了,净讽刺我,有些人都说我

  尽管受到了一些嘲讽,但是韩大妈并没有气馁,为了扩大寻找范围,她几乎把所有认识的人都发动了起来,寻找刘路,然而十几天过去了,没有一点儿起色。

  韩秀芝:我就觉得这回替人家办不了了,我就给她说嘛,你不如走的时候咱写个信,就说谁找了,找不着,叫她(丁辉)那个爷爷就死了心了,我都想了这么个样,我想了这么个点子。

  话虽这样说,可没找到刘路,韩大妈总觉得有桩心事未了。刘路到底在哪里呢?会不会已经不在济南了呢?能不能在报纸上登个寻人启事呢?想到这儿,韩大妈不禁眼前一亮。在韩大妈的提醒下,王志芹和女儿丁辉一起,在2005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走进了《齐鲁晚报》社。

  张刚:最打动我们的主要是老人的心愿,还有他一家三代找人的这种精神。现在的话,我们也可能遇到很多这种情况,但是大家不一定会记住这个,就是指了一条路嘛,很简单的一个指路的事,但是可能过了以后就忘了,但是他 丁学山老人还一直记着,23年他这个愿望不是越来越淡,而是越来越强。

  丁家三代人苦苦寻找恩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齐鲁晚报》的记者们。两天后,也就是2006年1月2日,一篇题为《一家三代23年苦寻恩人》的文章大幅见报。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效果呢?每个人心里都没有底。

  张刚:如果在两三天之内找不到的话,我们就要通过公安厅去查刘路的户口,户籍,然后从这一大批刘路里边再去一个一个地筛选

  正当大家焦急地等待消息时,当天中午,一个神秘的电话打进了《齐鲁晚报》社,此人声称,他就是丁家人三代人寻找了23年的刘路。

  刘路这么快就出现了,《齐鲁晚报》的记者们惊喜万分。可惊喜之余,大家不免又划了一个问号,丁家三代人苦苦寻找了23年都没有找到的人,真的就这么容易被找到了吗?这个人到底是不是丁家人要找的刘路呢?

  经过核实,这个自称刘路的打电话者对于23年前往事的陈述,与丁学山23年前的经历完全相同,由此《齐鲁晚报》的记者们最终确认,此人正是丁家三代苦苦寻找了23年的刘路。那么23年来,刘路到底一直在哪里呢?刘路告诉《齐鲁晚报》的记者们,当年他确实是在济南的舜井街工作,但是在与丁大爷分手后没多久,他就因为工作原因离开济南,去了淄博。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没有留下任何的联系方式。至此,23年来,丁家三代人苦苦寻找恩人刘路,而始终无法找到的原因,终于水落石出。另外,刘路告诉《齐鲁晚报》的记者们,当年自己为丁大爷提供了一些帮助,完全是微不足道的,根本就没想到,因为这件事,丁家人会苦苦寻找他23年。

  刘路:我没想到二十多年这点微不足道的事情,让一家三代人挂念了那么长时间,这事让我感动了。

  刘路终于找到了!20多年的付出,许许多多人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喜讯传来,丁家人以及所有参与过寻找的人无不激动万分。

  王志芹:从接到报(信)吧,我的泪一直没断过,一直流

  韩秀芝:高兴得都跺脚,我起来,哎呀我的老天爷,人家这20多年了,这么傻吗,他不知道登登报找找啊,怎么这个科学登报,怎么这么管事吗。

  丁星科:找到刘路了,家里高兴的就是说都要跳起来了

  当然,最激动的还是已经80多岁高龄的丁学山老人。接到喜讯的当天,老人便与苦苦寻找了23年的刘路通了电话。

  丁学山:刘路也掉泪了,我也是(激动) 我没掉泪,他就掉泪了,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就说了,我说的,不管怎么样这个背景你也知道,我也不说了,我到你那里咱说话去

  刘路:(丁大爷)说恨不能插翅过来 我说你不用,我去看你去,然后我把工作安排安排,准备定的本月7号,这个礼拜六礼拜天,我准备找咱们坐的面包车,想去看看丁大爷一家人,结果后来一天一个变化

  自通话之后,丁学山老人便天天期待着与恩人刘路见面的时刻,而且坚持一定要亲自到淄博去。对于父亲的心情,孩子们非常地理解,但是对于父亲要亲自去淄博,大家却异口同声地表示反对。

  (现场:)

  丁学山的儿子:要是那样的话,俺弟兄三个去吧。

  丁学山:不行。

  丁学山的儿子:不是,俺(们)不是一样代替你吗

  丁学山:(我)必须要到他家,这个是肯定的。

  丁学山的儿子:俺是为了你好。

  如今,父亲已经是83岁高龄了,不但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等多种疾病,而且因为右腿股骨头坏死,行动非常地困难,而邹城距离淄博200多公里,路上要走好几个小时,父亲能受得了吗?孩子们在担心父亲的身体经不起长途颠簸的同时,更担心父亲见到恩人时,很可能过分激动而发生意外。

  现场:丁学山:你们想的吧,都是为了我这个身体,可是话说回来了,我不是这么想的,这个腿当然是不行,可咱的心意(是要)见见面,那就好啊,这是20多年的愿望。

  2006年1月9日,全家人起了个大早,租了一辆面包车,送老人去淄博。

  终于要与恩人见面了,为了这一天,丁学山老人整整等待了23年。为了这一天,丁家三代人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和汗水。这是一次迟到了23年的感恩之旅,这是一次凝聚着一家三代真情实意的感恩之旅。

  丁学山: 23年了。

  记者:还记得当初见他的时候什么模样吗?

  丁学山:面貌想不起来了,那时候他才20左右的,你想还能想得起来么,想不起来了。

  一路上,丁学山老人不停地询问时间,询问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淄博。

  丁学山:就觉得车慢,其实这是心情,并不慢,这车。

  对于这次淄博之行,丁学山老人事先特意交代孩子们,不要通知刘路,以免人家迎接。到达淄博之后,按照刘路曾经提供的详细地址,丁学山老人和孩子们来到了王舍小区。

  就在孩子们上楼去确认这里到底是不是恩人刘路的家时,等候在车里的丁学山老人早已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执意要下车。

  丁家人的突然到来,让刘路又惊又喜。听说丁学山老人还在楼下的车里,刘路赶忙下楼迎接。

  刘路:别太激动了,别那么激动,来,我背上你去。

  丁学山:不用,不用。

  刘路:我背您上去,来来来,我能背动了,没事儿。

  丁学山:不用了,扶着吧。

  记者:您看(刘路)变了吗?

  丁学山:老了

  刘路:让您找了那么多年,我心里很感动。

  相关专题:央视《共同关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