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圆的圈子 扁的“族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11:42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李梓

  老子写周易,就已总结出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的大道。人一旦生下来,有了社会的属性,就难免会被几个圈子套住,其中不外乎亲戚、同学、同事三个主 要圈子。

  在未进入现代通讯时代之前,社交一直以圆的形态,以某一地域为覆盖范围拓展。一个人成功可以带动整个家族的成 功,一个社交圈子可以拓展成一个地域的特色经济,这种影响力一直贯彻到今天。若干年前,山东黄夹镇的一个农民来到京城 以卖馒头为生,今天,北京和天津等城市的馒头统一都是黄夹制造。在不知年份的某个灾年,河南新野有人带着猴子去逃荒, 荒年过后,一大群人开始效仿他养猴子,新野成了耍猴之乡。

  今天,这种圈子的拓展效应依然存在,只是地域的标签被先进的交通通讯工具所打破,圈子则进化为含义更为丰富、 种类更为繁杂的“族”或者“群”——QQ群、手机族、背包族、哈日族、快闪族……

  在这里,血缘、地缘等关系被削弱,兴趣爱好成为他们最主要的集结要素,地域的跨越和人群的分散使“族群”的成 员彼此放松警惕,呈现出比日常更加和善和自然的一面。更有些成功的“族群”,能够结集起平时人们所不能接触的力量,从 而使生活突然有了第二次选择的权利。

  2001年,林峰在一次献血时得知自己的血型是罕见的RH阴性血型,2005年6月,他创办了号码为1183 2459的QQ群“中国RH阴性血型之家”,这个群集合了超过100名的RH,大家承诺相互帮助互惠互利。在供血系统 还不是非常完善的中国,这个群的存在无疑为每一个稀少血型成员提供了多一份的生存机会,2005年12月,这个群第一 次为他人成功献血。

  QQ群只是一个看得见的而且以“群”命名的“族群”,现实中有更多的“族群”并未正式命名,它也许只是博客上 的一个链接或手机电话簿里的一个小区域,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成员们很少见面却联络频繁,对他们来说,利用某种通讯工具相 互联络并讨论大家共同关注的主题,是最好的交流方式,而个人的私生活之类话题,则是应该互相小心避免的私密空间。那种 对彼此三代知根知底的传统的圈子,在新的社交中正在被摈弃。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