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孩子的童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15:08 共同关注 | |||||||||
共同关注2月17日播出《留守孩子的童年》,下面是节目内容。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当中经常听到成年人说,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幸福了。的确,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多数城市的家庭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宝贝一样对待。生怕委屈了孩子。但是,今天我们要给您讲的是一个生活在城市垃圾山上的孩子,她孤独并且顽强地靠捡垃圾完成着学业,并且把一批有着孤独生活经历的孩子吸引到她的身边,形成了城市角落中一个引人
奶奶:谭海美,走了。 海美:来了。 这个女孩叫谭海美,家住安徽省合肥市郊区。 这天是农历大年初六,吃过早饭,海美就跟着奶奶出门了。 这里过去是一片洼地,后来合肥市区的垃圾把这儿填满起来,逐渐堆成了一座垃圾山。 由于还在新年里,前两天还下了场大雪,路不太好走,所以,奶奶没有带着谭海美去远处,就近来到了垃圾山的背后。所谓背后其实是和谭海美的家相对而言的,因为,她的家就在这座垃圾山上。 记者:每次捡回来都分类?对 谭海美的奶奶:这些能卖多少钱?这些塑料能卖一块钱,这铝能卖一块钱,可能还不到。 记者:每次出去都能捡多少? 谭海美的奶奶:有时多,有时少。 记者:最多一次有多少? 谭海美的奶奶:十几块钱。 记者:那样时候多吗? 谭海美的奶奶:不多,很少, 那是人家厂里打扫卫生,给她快乐的不得了。 在海美的记忆里,家里最多的、她最熟悉的东西就是这些废品,这都是奶奶从外面一点一点捡回来的。 海美的奶奶已经74岁了,从10多年前她就开始捡垃圾。小海美是在奶奶这辆捡垃圾的三轮车上摇大的。三轮车、小耙子、各种各样的废品、破烂,以及一些冷嘲热讽的目光,这些就是小海美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童年的她坐在车上看着奶奶捡垃圾,后来自己也吵着闹着要一个小耙子去捡垃圾。 谭海美的奶奶:第一次去捡垃圾,那时候比较小,没有自卑,特别快乐的那种。慢慢长大了,心里有想法了,但是还是努力去克服心理压力,经常捡,习惯了,没有什么可嘲笑的了,我心里也知道,会有自卑的,但我还是克服了。 一个小姑娘跟在奶奶后面捡垃圾的感受是什么?真的像海美描绘得这么轻松吗? 谭海美的奶奶:在学校里老师讲谭海美不跟别人玩,我问,她说人家都讲我是捡破烂奶奶的小孩子,有时打我、骂我,我都不吱声,奶奶我都不愿跟你讲。 城市里的许多孩子大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和怜爱自己的父母、家庭,为什么同样生活在城市里的小海美从小就要跟在奶奶后面捡垃圾呢?她的爸爸、妈妈在干什么呢? 12年前的那个春天,在垃圾山上这间不到6平米的小屋里,海美降生了。当时家里也比较穷,但是祖孙三代在一起,生活也还能过得去,这还是一个完整而温馨的家。 然而,海美3岁的时候,一场变故使这个家庭债台高筑,支离破碎。 在谭海美刚刚度过3岁生日不久,他的父亲去一个小建筑工地打工,在那给人拎灰浆,一天的工钱是一块二。在第5天的时候,有几个工友抬一个3米多高的钢架广告宣传牌,由于宣传牌太高,太重,一时失去了重心,眼看要倒下来,谭海美的父亲刚好在附近,他不假思索立刻跑过去帮忙。就在这时,广告牌倒了下来。 谭海美的父亲:我在中间扶的,一下打在后背、头上,那是水泥地,当时手就全部切掉了。 谭海美的爷爷:这个手这些指头断了,这个指头里面穿的钢丝。这个胳膊断了,里面钢丝接上的,这个头后面这么大的口子,缝了十几针。 在这场事故中,海美的父亲花去了十二万多元的治疗费用,却只得到了几百元的赔偿。父亲又落下了终身残疾,几个月后,海美的母亲最后一次亲了亲3岁的女儿悄然离家出走了,再也没有了音讯。 面对接连不断的打击,海美的父亲想到了自杀! 谭海美的奶奶:我作为一个母亲我怎么办,小海美才这么大,从医院回来,我说你好好养病,我骑着三轮车带着谭海美去扒垃圾。 谭海美的母亲离家出走后,当时已经年过花甲的爷爷奶奶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他们要抚养年幼的海美,照顾海美的父亲,还要偿还十多万元的债务。爷爷靠拉车载人挣钱,奶奶终日埋头在垃圾堆里。两年多后,海美的父亲也开始外出打工,尽力找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补贴家用。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里,谭海美一天天长大了。 记者:一般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会内向一些…… 谭海美:其实我心里很伤心、孤独,和外表不一样,不想让家人、同学看到我不快乐的表情,这样不好,所以不表现出来不开心,尽量显得开心。 记者:那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吗? 谭海美:不是,假开心,控制自己。 记者:其实很多时候你是很不快乐的? 谭海美:对。 原因是什么?爸爸残疾,妈妈离家出走了,这个家庭很不完美,觉得和别的小朋友相比不幸福,觉得自己很可怜 尽管海美把很多想法都埋在自己心里,奶奶还是看到了海美的痛苦,非常理解她,用朴实的语言开导着她。 谭海美的奶奶:我说,别的同学用他爸爸妈妈的钱交给老师,奶奶扒垃圾不丑,我们用的是自己的钱。 就这样,海美一直处在矛盾之中,她知道奶奶的话是对的,自己捡垃圾不丢脸,但是有些同学的嘲笑和欺负又深深地伤害着她。 在海美四年级的时候,她转到了合肥东边六家畈镇的养正小学,那里学费低,也没有人了解海美家里的情况,只有爷爷在那附近借了一间房子陪她读书。 在新学校,没有了身世压力的海美很快融入了新的集体,无论是学习还是文艺活动,她都成了班里的佼佼者。 谭海美小学班主任 吴红军:每次搞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的时候,在农村同学们搞的节目不是很多,即使搞了质量也不是很高,但是自从她到了我们班以后,就成了我们班搞晚会的台柱吧,一些唱歌跳舞她都积极地去组织。 记者:她的性格开朗吗? 吴红军:其实我感觉她性格有双重性,真正涉及到我们这个集体的时候,涉及班级集体荣誉的时候,我感觉她还是比较开朗的,她都为了我们班里的荣誉去争取过,在这方面我还是觉得她开朗,但是真正涉及到她内心的灵魂,灵魂的内心处,我感觉她还是相对比较孤僻的,我也试图找她我们师生之间聊聊,聊聊你的学习,聊聊你的志向,或者聊聊你的家庭,但是提到家庭这方面她总是回避。 谭海美的奶奶:老师讲,班里唱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海美不唱,她说人家世上只有妈妈好,我只有爷爷奶奶好。 谭海美:他们的家庭也许是美满的、幸福的,我的家庭是残缺的。 然而海美渐渐发现,周围很多同学虽然有父母双亲,但是他们却和自己一样,也充满了孤独感,因为他们都是留守的孩子。 谭海美:爸爸、妈妈都去打工了,很多家庭都是一样的。 记者:周围都是留守的孩子,你们是一样的? 谭海美:对。 吴红军:在农村因为爸爸妈妈都去打工了,很多家庭都是爷爷奶奶在照顾他们,我看到别的家庭也是爷爷奶奶照顾他们,所以自然也不觉得了,就是旁边很多都是留守的孩子,我伤心,他们比我还更伤心呢。 渐渐地,以海美为中心,这些孤独的孩子走到了一起,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由此海美也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像课外兴趣小组一样,他们也成立一个小组呢。 吴红军:我们以前搞得都是学习上的,这次咱们在生活方面搞一个活动,吴老师干脆给我们起个名字,我就想,看看他们主要就是留守儿童,就叫个留守小分队吧。 留守小队就这样成立起来,它像一块磁铁把留守孩子孤寂的心吸引在了一起,凝聚在了一起。 记者:活动多吗? 谭海美:活动特别多,有的时候节假日可以约在一块,去那些孤寡老人家,帮他们做点家务活,还有的时候他们可以到我家来,我们在一起学习,有的时候他们不懂的问题可以问我,我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问他们,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去爬山,到山上去玩,在课间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捡操场上的垃圾,可以环保嘛。 吴红军:我们就是动员小分队的同学,我们把我们校园的废纸,这些废的零食的包装袋,全部把它捡起来,也不扔掉,就送到废品收购站,能卖一些钱就卖一些钱,然后就买一些班里的纸篓,或者拖把之类的,这次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声势也比较浩大,全校十几个班,当时有十三个班,恐怕有七、八个班都开展了。 记者:和他们在一起你感到快乐了? 谭海美:对,特别快乐。觉得他们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 吴红军:我感觉这个留守小分队,最主要是针对孩子的心灵方面,因为他们可能最缺的,最想要的,可能就是一种亲情的关照吧。 记者:看到别的孩子在你面前哭过吗? 谭海美:有,哭过,经常的,比如说昨天那个(同学)付金水呀,她爸爸妈妈就是外出打工了,她非常想念她爸爸妈妈,每次我们班同学都出去玩了,她就一个人在教室里偷偷地哭,我看见了我就去哄她,叫她不要哭了,但是有的时候我也不行,哄不住她,最后呢,她还是在那哭,我真的也为她难过。 记者:你会和她一起哭吗? 谭海美:有的时候是的。 记者:有时候大家哄着哄着一块都哭了。 谭海美:嗯。 记者:您家里还养了这么多的小动物? 谭海美的爷爷:都是人家扔掉的,都生病了,谭海美把它捡回来之后就喂喂。 记者:这都是海美捡回来的? 谭海美的爷爷:对。 海美收养了一只小猫,两条小狗。去年,周围几个下岗职工出钱,用海美奶奶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砖盖了两间瓦房,其中一间供海美家居住。靠着多年捡垃圾挣钱,海美家当初借的十多万元债务也还得只差四千块钱了。 记者:现在在这个家里面你觉得幸福吗 谭海美:幸福,但是总觉得少了一个人。 记者:做梦有没有梦见过妈妈? 谭海美:梦见过了,但毕竟是虚幻的。 记者:梦见妈妈做什么了? 谭海美:梦见我和妈妈在一起搓汤圆,那时是元宵节嘛,在一起搓汤圆,妈妈在放那个馅,我就在那搓。 这天是正月十五,奶奶知道海美爱吃甜食,早早地就煮好了汤圆。 留守孩子,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进行“留守孩子关爱工程”,给留守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 注:谭海美 安徽省合肥市六家畈中学初一学生 相关专题:央视《共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