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共同关注》专题 > 正文

共同关注:八路姐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16:52 共同关注

  央视《共同关注》2月7日播出节目《八路姐姐》,以下为节目内容。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我国政府对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进行了隆重的纪念。一大批抗战时期鲜为人知的故事和英雄人物渐渐浮出水面,为世人所关注。不久前,河北涉县的观众李红旗给我们栏目打来电话,讲述了当年八路军129师在太行山区抗日的时候,他岳母杨福娥和一位八路军女干部结为姐妹的感人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全民保家
为国的景象。60多年过去,当年的八路军女干部杳无音讯,当年的青春少女杨福娥也已经80多岁,她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得到这位八路姐姐的消息,最好能和她见上一面。春节前夕,我们栏目组的记者奔赴太行山区,重温那段令人热血沸腾的抗战历史,寻访这段跨越60年的友情,力图揭开那位八路姐姐的身世之迷。

  春节前夕的河北涉县,刚刚下过一场雪,天气十分寒冷。这里地处太行山区,当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

八路军129师就在这一带与侵华日军进行了八年抗战,因此这里成为现在的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在涉县交通局,记者见到了给我们栏目打来电话的李红旗。

  河北省涉县交通局 李红旗:我岳母今年八十多了,她一直有这个心愿,越来越强烈。我们作为子女也有这个心愿想帮助她找到八路军姐姐。这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愿。

  60多年前,涉县曾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所在地,从涉县县城出发,沿着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方向坐车半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李红旗岳母杨福娥所在的山村木口村。

  李红旗:这是北京的记者。

  杨福娥:来了来了

  记者:你就一个人在家啊

  李红旗:她耳朵不行了,还听得见他说话吗?

  杨福娥:听不见。听不懂。

  记者:你们是两兄弟。

  杨福娥:对,他是老四,我是老五,还有大哥在这儿,两个哥哥在家。

  李红旗:80了,过了年就81了。

  八十高龄的杨福娥身体还算健康,没有什么大的毛病,就是听力有些下降,回忆起六十多年前的往事,她还记忆犹新。

  杨福娥:是春天来的,春天跟我哥哥跟着来,在我小村做工作,做工作后来在这儿租的房子

  杨福娥回忆说,大约在1943年的春季,村长安排一位八路军女干部住到杨福娥家,这位女干部可能出于工作需要,有两个名字,一个是陈敏,一个是武一敏,当时的年龄是20岁,比杨福娥大两岁。由于年龄相仿,两人的关系日渐亲密。

  杨福娥:可好了,就结为姐妹,就叫她姐姐,她就叫我妹妹。就是我们成为姐妹了,本来就拿点糖,可是我姐吃了米,窝窝头,我朋友什么时候我什么时候热,八点回来我八点热,九点回来九点热,十点回来我十点热,我到我朋友我再热

  杨福娥还清晰记得,这位叫陈敏的八路姐姐长得挺漂亮,皮肤白净,圆脸蛋,大眼睛,性格随和,白天她带着一些档案文件外出工作,主要是发动群众参加八路军或支援前线抗战,晚上回来还给杨福娥讲解革命思想和战争形势。杨福娥十分敬重这位八路姐姐。(都给她讲过什么?

  杨福娥:我姐姐,都是做地下工作,她可好了,可有才了。

  1943年,侵华日军在接连遭到八路军打击以后,开始对太行山八路军进行多次的扫荡。当时杨福娥居住的木口村,八路军群众工作队活动也十分频繁,日军加紧了对这一地区的清剿扫荡,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但由于八路军在涉县驻地与群众鱼水情深,每次鬼子扫荡前,村里的群众就把八路军战士藏到周围大山的山洞里。杨福娥的父亲也这样掩护过陈敏。事隔六十多年,杨福娥准确地带着我们找到了那座掩护过陈敏的大山。

  杨福娥:从这儿转上去的,从这儿转着上去的。在岔道口,姐姐在里面,姐姐在里面,我在口上

  记者:你父亲那时候叫陈敏躲在里面?你留在口,叫你在口上挡着

  当年鬼子扫荡时,杨福娥的父亲带着陈敏、杨福娥和杨福娥的堂妹三人就爬上了这座大山,把她们藏在一个深约十几米的山洞,还给她们留下了十几个鸡蛋。

  杨福娥:煮了十来个鸡蛋,后来说我再给你送饭

  记者:叫她在那儿先吃十来个鸡蛋?

  杨福娥:叫我姐姐,不叫我吃。

  记者:不叫你吃?光叫你姐姐吃

  杨福娥:光叫我姐姐吃

  杨福娥的父亲叮嘱她和堂妹照顾掩护好陈敏后就下山了,在她们躲藏在山洞的日子里,杨福娥的父亲定期上山为她们送饭,可就在一次送完饭下山时,杨福娥的父亲遭遇到进山扫荡的日本鬼子,在躲避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他从陡峭的悬崖上摔了下去。在山洞里躲藏了十几天的杨福娥下山后,才知道了父亲的死讯。

  记者:当时是你父亲给她送饭的时候,从那个山尖摔下来?

  杨福娥:从那个山尖掉下来,一只胳膊也没了,死了。

  杨福娥的父亲牺牲后,村里又安排陈敏住到一户姓周的房东家,房东的儿子现在也76岁了,他还依稀记得陈敏住在他家的情形。

  村民 周斌:陈敏当时就在这个屋里面,在这儿放着一个××,里面有一个土炕,在那个睡觉

  记者:她是哪一年来的?

  村民 周斌:她是四几年吧,具体我也记不清了。

  记者:你还记不记得她带什么东西呢?

  村民 周斌:不记得了,那时候因为我还小呢,那时候啥也懂,明天吃完饭就出去玩,跟小朋友们玩耍,其余的事不知道。

  记者:你记不记得她长得什么样

  村民 周斌:长得个不太低,也是挺漂亮。

  陈敏搬到周家后,杨福娥也搬过来给她作伴。闲暇时,陈敏介绍了她的家庭情况,她是山西省武乡县段村人,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参加了八路军,她的丈夫还是八路军的一个连长。杨福娥清楚地记得有一天,一个悲痛的消息传到了陈敏耳朵里。

  杨福娥:我去了我朋友在那儿哭,我姐姐哭,我说姐姐你哭什么,后来她说你姐夫牺牲了,我就哭,我姊妹就哭开了,哭开了就说你姐夫牺牲了,我说姐夫走了我跟你去,你可不要去,战争你可不要去。

  杨福娥了解到,陈敏的丈夫在与日军作战时牺牲了。当时陈敏已怀孕在身,她必须赶回八路军总部安葬丈夫的遗体,然后生下孩子。这对在战争环境下结下深厚情谊的姐妹不得不分手了。一天上午,杨福娥的哥哥护送陈敏到位于山西辽县麻田镇的八路军总部,在村后山的龙王庙,相处一年多的姐妹俩难舍难分。

  杨福娥:就在这儿,我们姊妹俩搂着、拽着,你也哭,我也哭,走不开,后来我哥说走吧,咱走吧,那也丢不开,我哥说走吧,不要哭了,走吧,就走了。都六十多年了

  分手时,陈敏送给杨福娥一本日记本和一支钢笔,杨福娥回送了一个洗脸盆。姐妹俩还相约再见。

  记者:走的时候她说什么了

  杨福娥:说了,说妹妹胜利了我来看你来。

  记者:你咋说

  杨福娥:我说姐姐赶紧来,来看看我,要是不打仗了我也到你那儿去看看,后来可乱得很了。

  杨福娥一直目送八路姐姐消失在远方的大山里,她哪里知道,这一别就是六十多年,她们再也没能相见。后来陈敏给她写过两次信,但杨福娥不识字,不知道信里说的什么,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两封信连同八路姐姐送的日记本和钢笔也都遗失了。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位叫陈敏或是武一敏的八路军女干部和房东老乡的女儿杨福娥结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虽然她们从相识到分手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但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结下的纯朴友情往往是终身难忘的,以致于在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八十高龄的杨福娥老人依然怀念珍惜着这份情感,她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找到八路姐姐的下落,为了帮助老人实现这个心愿,我们的记者和老人的女婿一起踏上了寻访之路。

  据杨福娥老人回忆,她的八路姐姐陈敏在到木口村之前,曾在同一个县的偏城镇工作过。我们决定通过该镇的民政人员,寻找当地健在的八路军老战士,希望从他们那里了解到陈敏的线索。

  记者:有没有听说女战士叫陈敏?

  八路军老战士 刘乃龙:没听说过

  记者:陈敏,女的

  刘乃龙:没有

  记者:你今年多大?

  刘乃龙:我今年77了

  刘乃龙老人说,他参加八路军的时候,已经是

抗日战争的后期,他不认识陈敏。随后我们找到了一位更早参加八路军的老战士。

  记者:我们跟您打听一个人,你有没有听说一个叫陈敏的女战士,八路军女战士或者女地下党员。

  八路军老战士 路克敏:陈敏,女战士,她是在哪个部队我就闹不清了。

  记者:她有可能是地下党员,也可能是八路军战士,陈敏你听说过吗?

  路克敏:听说过,听说过陈敏,为什么说听说过,姓陈的在我们村住的时间不短,日本人来扫荡的时候她还带着民兵跟日本打仗。

  路克敏老人非常肯定地说,他听说过陈敏,但从来没有跟她见过面,陈敏离开偏城后,就没再听到她的消息了,当年和她一起在偏城战斗过的老八路们也都不在人世了。

  这是我们在偏城镇得到的关于陈敏的唯一线索。从这一点上分析,陈敏当时确实曾在这一带带领群众从事过抗日活动。于是我们找到县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李德庆进一步了解情况。

  河北涉县党史研究室原主任 李德庆:八路军工作团是1937年11月到我们涉县,当时派了三个工作队到各地,其中有一个工作队偏城一个工作队,队长是胡兴寿,他手下队员放到各个村里面做群众工作,任务主要是征粮征款,收集杀兵武器,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

  你如果要找陈敏同志的话,还有一个李刚同志在(原)偏城县当过县委书记,原来是组织部部长,他现在在北京口腔

医院副院长,你们可以到那里去了解一下

  经多方打听,我们找到了李刚在北京的电话号码。

  记者:你原来在偏城县工作过?

  河北省原偏城县委书记 李刚:我是在42年,43年去过。

  记者:因为我们找这个人,可能在42年,43年在偏城在木口工作过的。

  李刚:我就是记不得有这么一个人了。记不得了

  现年86岁的李刚说,她属于地方党委,和八路军没有隶属关系,对那些老战士也不太熟悉。

  在涉县的寻访没有结果后,我们决定按照杨福娥提供的陈敏家乡地址,到山西省武乡县继续寻找。

  (车行太行山区)

  河北涉县距离山西省武乡县100多公里的路程,而且全是山路。当天傍晚,我们赶到武乡县民政局查找有关陈敏的资料。

  我们是找陈敏,通过几个方法来找,考虑她也有可能健在,也有可能逝世,多种可能就有,那么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已经阵亡的名单看有没有她的名单,另外一个如果说健在,她可能是享受军人的复员军人的待遇,如果说她已经逝世的话,我们也可以找到。

  要是逝世的话,只能查查烈士英名录。

  在武乡县烈士英名录上,我们没有找到陈敏或武一敏的名字,民政局的干部分析说,如果她不是烈士而是正常复员退伍,那么就应该在复员退伍军人花名表上,但是这本花名表上依然没有找到她的名字。两种情况都排除了,就只有第三种可能了,那就是抗战结束后陈敏没有回到原籍武乡县工作。

  为了进一步打听陈敏的下落,第二天,我们来到武乡县城关村,原来的村名就是陈敏对杨福娥所说的老家段村。村支书为我们找来了村里三位80岁左右的老人了解情况。

  记者:你的老家祖籍就是我们段村的。

  村民:家就是段村的。

  记者:我跟你打听一个人,就是一个叫陈敏,他或者有一个名字叫武一敏,两个名字她活到现在应该有82岁左右,他参加了八路的一些抗日工作,她当时到偏城县去参加八路工作。

  村民:我没有听说过

  据老人们介绍,抗战时期段村除了两户姓陈外,其他都姓武,姓陈的两家里没有人参加过八路军,有几户姓武的家里有人参加过八路军,其中还有女的,但是具体姓名想不起来了,而且现在村里也没有她的亲人。据此推断,陈敏的真实姓名应该是武一敏。随后,我们在武乡县政协找到两位负责编写当地人物志的同志。

  我们翻遍了当地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人物志,都没有发现陈敏或者武一敏的名字,倒是一位名叫武铭的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武铭也是女性,原籍武乡县段村,抗战时期曾任山西省黎城县委宣传部长,而黎城县当时也管辖过现在河北涉县的木口和偏城一带,那么,武铭会不会是我们要找的陈敏或者武一敏呢?怀着一丝希望,几经周折我们电话联系上了在安徽合肥离休的武铭。

  现年85岁的武铭首先确定她不是我们要找的人,但她又回忆到,当年在村里一起玩耍的有个女孩名叫武淑珍,比她小两三岁,武淑珍参加八路军后改名为武一敏,由于分别参加革命后不在一个地方工作,后来两人就失去了联系。

  根据武铭的回忆,这个武淑珍的籍贯、年龄、经历乃至姓名都和我们要找的人吻合,基本可以断定武淑珍就是武一敏或者陈敏。为了寻找武淑珍后来的下落,我们随即到城关村调查是否还有武淑珍的亲人,老支书武丁旺向我们证实,武淑珍在村里已经没有亲人,不过她有一个小名叫线蛋的堂妹,年轻时嫁到邻近的王家垴(音同脑)村了。

  根据老支书武丁旺的介绍,我们在王家垴村见到了现年77岁的线蛋,她的大名叫武月秀。

  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垴村村民 武月秀:她走的时候我还小。就是参过军。她也不知道,她一听说她才七、八岁,这个就大了就当兵了,就知道她当兵,就知道在段村报名多的,还有人走,走了二、三个没都走,我那时候还小。当时段村去参军有两、三个人。参军都是女的。嗯。都是女的。报的可不少,可是有的走不了。

  武月秀说,她的堂姐当时是打着红旗去当兵的,谁知道这一去就再也没有音讯。在武乡,除了她,堂姐就没有其他亲人了。

  寻访到这里,所有的线索彻底断了,杨福娥老人寻找八路姐姐的心愿终于没能完全实现,不过,相对于她们纯朴而真挚的姐妹情谊,相对于被那段战火纷飞保家为国的故事所感动的人们,也许,结果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武一敏:又名陈敏,女,山西省武乡县人,现年约83岁,曾任八路军129师干部。当年在师直系统从事过档案管理工作,后在偏城、木口一带从事抗日活动。有知其情况者,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专题:央视《共同关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