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专家评点央视热播剧《乔家大院》(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17:51 内蒙古晨报 | |||||||||
乔家大院(资料图片) 老包头旱码头(资料图片)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高树珍)《乔家大院》在央视一套热播以来,吸引了全国电视观众的眼球,特别是前半部分说的乔家人在包头做生意的事,更是引起了包头文学界、史学界的关注。近日,包头本土几位著名的专家为《乔家大院》指出十大硬伤。 一:先有复盛公,后有归化城?
作为一名内蒙古人,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基本都知道,所谓的归化城早在明代就有了,由三娘子建立,正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而《乔家大院》中,从乔贵发创业发家,到1953年复盛公停止营业,乔家所经营的生意基本都在包头。该剧中几次谈到:先有复盛公,后有归化城的表述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包头医学院著名的历史专家张贵教授认为:“作为复盛公的创业口号,同时也是他们向外界宣传的广告词,这句话是最不该出错的”。 二:乔贵发靠经营豆腐、豆芽起家? 在该剧中,虽然主线是乔致庸,但在开篇也交待了乔家的创始人乔贵发的创业故事。张贵教授指出:乔贵发靠经营豆腐、豆芽起家已被证实。但实际上,使乔贵发真正“翻身农奴把歌唱”的买卖还是经营草料。 这一点,山西大学崔凡芝先生也有考证:山西祁县和徐沟的乔姓、秦姓两人到萨拉齐老官村谋生,后迁到包头村,含辛茹苦经营草料、豆芽和豆腐等,赚得一份家业。 张贵教授指出,当时包头村一共不到一万人,而又以外来户为主。这些人中有多少人能吃得起豆腐和豆芽?所以说,乔贵发仅靠经营豆腐和豆芽难以维持生计。 当时在包头,旅蒙行是龙头行业,因为包头特有的地理特征,许多山西人来包以后成为旅蒙商,就是用骆驼和马驮着茶叶、布、粮和烟等杂物到蒙古换回皮毛和牲畜。再将皮毛和牲畜转卖。而所用牲畜,夏天有青草充饥,到冬天,只能吃草料为生。乾隆二十年,粮食大丰收,乔贵发瞅准这一商机,大批购进草料(以黄豆为主)。次年黄豆价格大涨,乔贵发将手中黄豆悉数出售,获利颇丰,从此开设广盛公字号。 三:广盛公山西更名? 最让包头一些专家不能接受的是:广盛公在包头,改名也应在包头,而在剧中却说,广盛公在山西更名复盛公。 事实是这样: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当时乔家在包头东街(现在的东门大街)开创广盛公杂货铺,经营粮食、杂货等。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广盛公买卖变欠债为盈余,为庆贺乔致庸出生,将广盛公正式改名复盛公。张贵教授几年前在东河区拆迁时无意中找出一张“嘉庆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的一份借钱文约”得出这一结论。 四:先到杀虎口,后到雁门关? 据包头师范学院退休教授沈文玉称:从山西祁县到包头,正常的路线应该这样走:先出雁门关,后到杀虎口。雁门关在山西境内,朔州北方,而杀虎口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怎么可能先到内蒙古,又返回山西?这不成了包头人常说的一句话:“走包头,绕石拐”吗?不过,从山西来包头虽然还有另外一条路线,即从宁武走偏关,再到包头,但这条路完全可以绕过雁门关。 五:经营高粱霸盘翻身? 剧中用大篇幅介绍乔致庸长兄乔致广当家时,乔家在包头因和对手邱家争做霸盘生意导致银两亏缺,乔致庸及时赶到包头,暂时稳定了局面。在包头众人疑惑的眼光下,乔致庸兵行险招,顶着莫大的压力有条不紊地酝酿着自己的计划靠岳父陆大可两次借银100万两。乔致庸用所借银两大批买进高粱,战胜对手达盛昌。 包头师范学院的沈文玉教授自家一直经营粮油生意,对包头的主要粮食作物应该是最清楚的,他说:在当时包头粮食作物以小麦、黍子、麋子、谷米为主,包头附近的高粱作物也不多,而当时盛产粮食的河套地区高梁也很少,剧中乔致庸用上百万两的银子去买,包头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高粱? 六:包头那时没有东关烤羊腿 包头师范学院的崔文恒教授说:在当时,包头人的饮食以山西口味为主,直到今天,许多包头老户的饮食都以山西食品为主,最遗憾的是,在剧中没有出现包头人和山西人共同喜爱的主食酸粥,文中的东关烤羊腿是蒙古族的特色食品,但当时蒙古族人来包后多食汉人饮食,不吃蒙古饭。“可能胡玫导演想借机展示一下内蒙古的蒙餐,但在那时的包头,蒙餐是绝对不流行的。”崔教授诙谐地说。 七:包头根本没有醉春风酒楼 可能是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故事和包头相关,所以包头的本土专家看得分外仔细,一些专家每天到点就坐在电视机前,生怕误了一集。崔文恒教授说:当时的包头绝对没有醉春风酒楼,当时包头最大的建筑就是一座二层高的茶楼,名为正大茶楼。一般情况,晋商就在此宴请商贾相与,而那时别的饭馆也以服务型为主,规模多是4到8桌。再说,乔致庸这样的大方,也不符合山西晋商抠门的习惯。 八:对手达盛昌邱家纯属虚构 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一致认为:包头没有达盛昌。专家们翻阅了《包头志》等一些史料,都没有找到这一商号。当时与包头乔家复盛公并存的十大晋商依次为:杂货行如月号、旅蒙行永合成、草行西碾房、旅蒙行复义行、粮油行田油坊、杨家“十大双”、旅蒙行忠厚和、皮毛行广恒西、河路店复新和。可以和乔家竞争的对手,该剧中所讲的达盛昌当时在包头的规模是相当了得的,怎么史料就没有丝毫记载呢?也许只能说:“达盛昌纯属虚构吧!” 九:演包头的事,没包头的景 包头师范学院行政学院的盖永涛老师说,这部电视剧的播出真是场及时雨,在包头成为全国十大文明城市后,对包头的宣传绝对是有意义的,让全国人民对包头的历史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但剧中不足的是,虽然说的是在包头的人和事,但没有一处包头的景,就连所拍摄的景色的所需道具都是山西特色,比如说在开片中黄河船队浩浩荡荡,但竟没有包头南海风景。就拿剧中乔家人所乘花轿,也是典型的山西花轿,山西的花轿是铁瓦花轮,马车轿也是,殊不知,包头的轿车只能由一匹马来拉,因为包头当时的路以沙路为主,不能多马套车拉。 十:先有乔家大院,后有乔致庸 让几位专家一致抨击的一点,也是最不符合逻辑的一点就是:我们在剧中最先看到的乔家大院,最初是乔贵发所建,后乔贵发之子曾做修缮。乔致庸生意发迹,衣锦还乡后,于同治、光绪年间,重新翻盖。而剧中却在乔致庸还没出现时就在开头给观众呈现出这座气势辉煌的乔家大院。 除了这些之外,一些专家还给本剧挑了一些毛病,比如说在剧中,乔致庸的婚礼仪式也是不合顺序的。结婚头一天,女方就会收到男方的聘礼。还有剧中蒋勤勤的一对大脚特别显眼,当时的妇女还在禁足,这么大的脚还能嫁入豪门? 一些专家称,本来有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可《乔家大院》在拍摄时却并未来包实地走访和调查,才使得剧中本来不该出的错成为硬伤。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