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晨报记者揭开消费陷阱的面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18:28 内蒙古晨报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瑶兰) 俗话说,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在市场经济空前繁荣的今天,随着商业经营者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经营者们除了获利以外,还有一个“战利品”,便是消费者。很多经营者为了“赚取”和吸引消费者,从而达到掏空消费者腰包的目的,设下花样繁多的消费陷阱。而很多消费者对语言模糊、内容不透明的商家的种种促销宣传,常常信以为真,掉进了陷阱里还偷着乐。在“3.15”到来之际,本报揭开种种消费陷阱,警示消费者。

  ★“免费”陷阱:诱你上钩

  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免费美容、免费体检、免费讲座、免费试用等,这些都是商家打着“免费服务”的幌子,行推销产品之实。

  2006年1月中旬,包头市昆区的杨女士在某商场购物时,在电梯口被商场内美容院的一名服务小姐拦住。这名服务小姐向杨女士宣传说,商场内的美容院正在搞活动,可以免费做一次皮肤护理。在服务小姐的热情游说下,杨女士到美容院做了皮肤护理,但杨女士没想到,她做完美容准备离开时,那名服务小姐告诉杨女士,必须购买一套

护肤品。杨女士当场拒绝,立即遭到美容院多名服务小姐的围攻,在不买护肤品就不能脱身的情况下,杨女士被迫购买了一套价值400余元的护肤品。杨女士脱身后,便向包头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投诉。在工商执法人员的协调下,美容院退还了杨女士被迫购买护肤品的400多元钱。

  据调查,这种所谓的“免费美容”只是美容院迫使消费者花高价购买他们护肤品的诱饵。目前,很多效益不太好的美容院都设专人以“免费美容”为诱饵拉客,“骗一个是一个”。

  一些厂家与药店为了推销药品,在社区、晨练场所、药店设所谓“专家”坐堂,免费为老年人咨询、体检。咨询时,小毛病被说成大毛病,待体检结果出来后,老年人无一例外,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而且病情往往被夸大。这时,所谓的坐堂“专家”便借机高价推销其“特效药”“保健仪”等。商家利用老年人强烈的保健意识,巧妙布置了消费陷阱,迫使老年人上钩。设下这种陷阱的商家往往都很容易得逞,但受骗上当的老年消费者却造成了经济和精神的双重伤害。

  ★持卡消费陷阱:现金被套走

  目前持卡消费已较为普遍,它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烦恼。消费者在进行各种消费时,按商家规定交纳数额不等的费用后,便会得到“金卡”“银卡”“会员卡”“年卡”“贵宾卡”等不同消费卡。但由于持卡消费的内容不规范、条款模糊笼统,所以很容易产生纠纷。消费者持卡消费一段时间后,再去接受服务时发现个别不讲诚信的商家店门已关,经营者早已人去楼空,使持卡的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

  ★“购物送券”陷阱:“买了西瓜送芝麻”

  每逢节日期间购物高峰期,很多商家会推出“买一赠一”消费者,买一件规定的商品赠送一件价值相去甚远的小商品。实际上消费者是“买了西瓜”,商家送芝麻。商家在消费者购满一定金额商品的基础上,赠送一定数额的代金券。大凡这种销售,商家会事先把商品价格抬高(价格虚高),而代金券通常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和有限的商品范围内享受,而且这些商品通常是不为人们所熟悉的“不透明商品”,往往质次价高。如果代金券不够购买新商品,消费者还得另外加钱,这种高返券、低折扣背后的连环消费规则将消费者无形中引入了循环消费的陷阱,而且此类商品出现问题时,商家一般不予退换货。

  ★价格陷阱:价不廉物不美

  一些个体商贩假借转让、拆迁、换季等名义,以“清仓大甩卖”“跳楼价”“赔本价”等诱人购物,实际上在同类商品中,到正规和信誉好的商场里购买,这种“贬值”的商品便“价不廉物不美”了。而且在我们身边也不乏存在一年四季都“拆迁清仓大甩卖”的门店。这足以说明这是商家设下的价格陷阱。

  ★有奖销售陷阱:天上会掉馅饼?

  很多商家利用一些消费者爱占小便宜的心理,经常采取“购物送大奖”的促销方式,消费者购物达到一定金额后,就能参加转盘摇奖、箱内摸奖、定期抽奖等活动。这是商家以抽奖手段诱惑消费者进行消费,而消费者为了中奖,竟自愿进入商家的圈套。为了中奖而消费,这岂不是等着天上掉馅饼?太不切实际。而有奖销售纠纷,工商部门也曾处理过多起。

  ★上门推销陷阱:吃亏找不到主

  推销商品的人员可以说是无孔不入。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部分推销人员利用平时市民家只有老年人的时机上门进行产品推销。他们在产品推销过程中,故意夸大宣传产品效能,尤其是“多功能保健品”和所谓的“高效低价保健仪器”等。老年人对产品和市场不了解,被上门推销人员蒙骗后,便糊里糊涂地购买了产品,等所购商品出现问题时却找不到推销者,售后服务根本得不到保障,只能吃亏上当。

  ★手机收费陷阱:难以防范

  3月10日,记者从包头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获悉,近两年来,手机投诉一直居各类问题投诉的榜首。而手机的话费问题投诉又占投诉中的绝大部分。消费者对手机话费问题的投诉,就是商家设置的话费消费陷阱。目前,由于手机话费计费缺乏透明度,所以收费问题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问题。

  据了解,消费者的投诉主要内容是:短信服务订时容易退时难,被迫交纳短信费;有的手机卡“捆绑”了“某某梦网”业务后,只要点击进到该功能内,消费者的话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便被消费掉。有些服务商故意减少确认环节,从而收取高额的信息费用等。这种手机收费陷阱使消费者难以防范。

  ★期房消费陷阱:被套牢的是定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住房条件逐渐改善,购买新型现代气派的楼房已逐渐成为新贵们的时尚。但这种新型现代气派的楼房多为期房,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期房时,开发商当初承诺的绿化、配套设备等往往与交付给消费者的房屋不符,使消费者钻进房产开发商的虚假宣传陷阱。如

样板间的规格、环境等与实际楼房相差甚远,开发商擅自变更规划及设计,承诺不兑现等。而面对陷阱,消费者往往很被动。开发商早已利用格式合同来避避责任。如口头承诺的事项在合同中不约定,对己不利的条款不约定,开发商违约责任不约定,消费者的补充要求不约定等。消费者如果退房,购房定金却已被套牢,开发商不会轻易把定金返还消费者。

  ★家电维修猫腻多

  据工商部门透露,目前,家电维修市场存在暗箱操作、高价收费的现象,部分个体家电维修门市使用以旧充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零配件,维修时故意拖延工期、偷工减料,更换的零件不给保修、不开具发票,维修价格不透明,对维修项目重复计费,消费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只能吃哑巴亏。

  ★消协建议:理性消费

  在生活中面对种种防不胜防的消费陷阱时,广大消费者应该怎么办?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包头市昆区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崔文光。崔秘书长说:“消费者要避免掉进消费陷阱里,就要学会自我保护,要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对商场或服务场所的打折、返券、有奖销售等促销活动,消费者要保持理性心态。在购买商品时,对商品与价格要货比三家,根据需要理性消费。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到证照齐全、有经营资格、信誉良好的场所,不贪图小便宜,就不会吃大亏。”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