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央视《焦点访谈》专题 > 正文

焦点访谈:贵州乡村残疾教师跪着教课36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23:23 央视《焦点访谈》

  3月28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深山里的一条船》,以下为节目完成台本。

  主持人(方静):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

  今天我们要给您讲述的是发生在贵州一座大山里的故事。主人公陆永康从小患小儿麻痹无法站立行走,于是他自制了一双“船鞋”绑在小腿上,用双膝跪着教书,长达36年。深山里的这条“船”承载着许许多多山里的孩子求知的渴望,而这样独特的教学场景也让很多人深深地为之震撼。

  解说:

  早上7点,距离学生早读还差半小时,陆老师准时走出了家门。虽然他的家紧挨着学校,从后门出来走下10来级台阶就到了学校的操场,但陆老师每天还是早早地出门。因为这段普遍人只用两三分钟就能走完的路,他走起来并不容易。

  陆永康:

  特别是晚上,下晚自习,我就觉得是困难了。万一走偏了,就容易打滚。我慢慢掌握了。

  解说:

  羊福乡位于贵州大山深处,是贫困乡,学校是乡里最漂亮的建筑。

  这天上午陆老师有两节数学课,他拄着拐,轻松地讲课,熟练地板书,这种情景外人看起来会觉得奇怪,但这里的师生却早已习以为常。因为两年前,陆老师上课的方式更加特殊,那时陆老师因病无法站立,每天只能跪着行走,跪着讲课,跪着写板书。

  陆老师9个月大时,因小儿麻痹,双膝以下肌肉萎缩,从此失去了站立起来的能力,只能跪着行走。可是跪着的陆老师为什么会走上讲台呢?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陆老师,面对记者的采访,言语显得非常简单。原来事情得从1968年说起,那时陆永康刚刚20岁,住在羊福乡的孔龙村,尽管身有残疾,但是他读完了小学到初中的全部课程,成为村里少有的几个有文化的人。一天,村干部找到了他,希望他到村办小学当老师。

  陆永康 教师(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

  学校停课一年,没有老师上课了,所以让我教书。当时文化像我的也有,不过他们不愿意干。

  解说:

  当时做老师报酬低,每个月不过30斤粮食和几块钱的补贴,陆永康虽然腿脚不灵便,却心灵手巧,木匠、石匠样样都能做,这些都比老师挣钱。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当教师。

  陆永康:

  我教书的时候,我就有一种信念、想法,我必须要教出的成绩,学生高兴、家长也高兴、我自己也高兴。要为地方培养文化,如果没有文化,我们这个地方还会继续落后。

  解说:

  为了山里的孩子能学到文化,陆永康就这样走上了讲台,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作为那时孔龙小学唯一的教师,陆永康克服了很多困难。没有桌子,他自己做,没有电就点着蜡烛教。可是这些还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家访。因为贫穷,孔龙村的儿童辍学率很高,要让更多的孩子重新走进学校,老师必须去挨家挨户做工作,但孔龙村所在的地方,山大坡陡,村民择山而居,相距很远。跪着行走的陆永康怎么能翻山越岭去家访呢?

  在陆老师家里,我们见到了一双特殊的鞋。

  记者:

  这都是您自己做的?

  陆永康:

  对,我自己做的。这鞋还没有退休的时候,冬天是最冷的,跪地下,这里(膝盖)都是开裂的,顺着一道道伤口流血。这是拿在手上,爬坡下岗的时候,我就用得上它们了,拿着垫在手里,免得泥巴到手上。

  解说:

  山路弯弯曲曲,陆老师当年是怎么去家访的呢?在一段资料片里我们找到了答案。

  (资料片)

  这是当地电视台10年前跟随陆老师拍摄的画面,陆老师膝下这双鞋重达两公斤,穿上它,走路也很不容易。普通人一个小时能走到的路,陆老师往往要走上好几个小时。碰上下雨天,一个跟头接连打好几个滚是常有的事,而且有时为了赶时间,他还会抄近路,跪着穿过连当地人都不敢随便走进的原始森林。

  陆永康:

  那时候走的时候我还是怕,以前里面有野兽,我就用铜制作的哨子吹。有一次我挺怕,我一吹,这个声音,松树躲在树上了,呲啦一声就跑了。我觉得那种方法还是可以的。

  记者:

  可以壮胆。

  陆永康:

  对,可以壮胆。后来下队里(家访),晚了黑了,我就不再担心了。

  记者:

  以您的身体条件,您要是不去家访,我想人家也可以理解。您为什么非要去家访呢?

  陆永康:

  家长虽然大部分理解我,但是有时候他家有特殊情况,学生实在不来,你必须要去了解一下,那你才能放心。

  解说:

  在村办小学的那些年,因为高度的责任感,陆老师靠双膝跪着行走,踏遍了周边的八个山寨。

  1981年,33岁的陆老师通过考试,以第三名的好成绩由民办教师转成了公办教师,并调入了乡中心小学。学校变了,陆老师用双膝跪着家访的做法没有变。多年来,他自己不知道摔过多少个跟头,打过多少个滚,凭着绝不放弃的信念,70多个学生得以重返校园。潘世康就是其中之一。

  潘世康 陆永康的学生(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教师):

  上到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就不读了,就辍学了。

  记者:

  为什么呢?

  潘世康:

  因为家里面太苦了。陆老师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知道我家是穷,读不成书的时候,他亲自到我家,跟我父母亲做思想工作。

  解说:

  潘世康记得,陆老师到他家去了三次,最后终于感动了他的父母。父母让潘世康背着书包回到了学校。后来潘世康顺利地考上了师范。毕业后,他决定回到缺少教师的羊福乡,像陆老师一样,也为改善大山里的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他觉得这是对陆老师最好的回报。

  潘世康:

  如果没有他,我的生活,就没有我的今天了,我的生活就不像现在。我现在的生活都是他从他身边带来的。解说:

  陆老师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现在仅在羊福民族学校就有7个老师是陆老师以前的学生。

  长期不懈的努力没有白费,多年来,陆老师的课一直受到学生的好评,他全身心的付出,不仅赢得了满墙的奖状,更赢得了人们深深的敬意。

  王雪芹 村民:

  他的精神也是值得发扬的,希望每个老师能做到像他这样。他的身体虽然是残疾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不完美,也有他的完美,希望每个老师以他为荣。

  韦彦辉 村民:

  我想我们农村的方言说的,作为他为人在世上,用普通话说就是比较好,对学生教学方面比较强,学生的学习进步快。

  刘秀芬 村民:

  他是个好人。

  解说:

  2004年,当地电视台又一次报道了陆老师的事迹。这一次陆老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热心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当地中医院专门组成治疗小组,制定医疗方案,一年时间里为陆老师施行14次手术。

  2004年6月18日,陆老师终于站了起来。

  陆永康:

  现在是第一次穿鞋子站起来。

  这个鞋子是手做的鞋子。

  解说:

  历年来,陆老师慢慢适应了拄着拐的生活。现在回想起给他治疗的这件事,再苦再累也从来没有抱怨过的陆老师,面对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帮助和关心,忍不住潸然泪下。

  陆永康:

  58岁才第一次站起来,第一次穿鞋,我感动啊,我感到了关爱。如果我父母在世的话,他看到自己的儿子能够站起来,他们也会高兴得流泪。

  主持人:

  在贵州的大山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很多学校常常留不住老师。而陆老师却在那里坚守着清贫的教师岗位长达30多年。当地的几代人都对陆老师心存感激,而陆老师却在采访中为社会对他的关爱而潸然泪下,并一再求记者转达对于社会的谢意。

  一个默默奉献而又心存感恩的人,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理应成为我们时代的光荣。

  好,感谢您收看这期的《焦点访谈》,再见。

  相关专题:央视《焦点访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